上海西南隅的青浦区有三个大镇:青浦,朱家角和“章练塘镇”。1905年时,“章练塘镇”仅有6千来人,1949年后被改称“练塘”。相传这里古代为官塘,唐朝天祐年间,高州刺史检校太傅章仔钧携夫人杨氏,住在小镇,杨氏练寯(873~952年),浦城仙阳练村人,是位伟大的女性,人称练夫人。章仔钧公调防福建建州,练夫人舍宅为寺,即今天新朱枫公路东之天光寺。宋、明、清历朝均曾修建并留碑记。天光寺占地6660平方米,跨进山门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三进式寺院,建筑面积共885平方米。天王殿供奉弥勒菩萨,后面立着韦陀像,东西两边供奉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后面供奉海岛观音像,东西两边供奉文殊,普贤两菩萨和十八罗汉。
练夫人的传奇故事发生在仔钧公奉调入闽后。仔钧公率军镇守浦城,期间有二位叫边镐和王建封的心腹大将因遇雨贻误了军期,按军法当斩。练夫人认为两将军曾立过战功,这次误了军期事出有因,因而代向仔钧求情,最后由练夫人赠予盘缠放两人逃走,而太傅公假装不知了之,二将离开前,发誓道:“有恩不报,天之神,地之灵,无容我二人寸进。”后来,边镐与王建封投靠了南唐。
太傅公病逝后,练夫人随子迁居建州城(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别称芝城)。二年后,南唐派查文徽进攻建州,王建封为先锋,边镐接应。大军围困建州城,猛攻数日后城破,南唐军队决定屠城三日。此时,边、王二人记起救命恩人练夫人还居于城内,一旦屠城,玉石俱焚,怕夫人难免于难,便寻访到练夫人居处,准备了金银财帛、解甲步行到练氏夫人家拜谢,并授白旗,告诉夫人,吾辈曾蒙夫人恩活,岂敢忘报。现南唐兵将屠灭建州百姓,请植旗于门为号,当保全之。夫人尽还金帛和白旗,并表示,建州城中居民七、八万,大多是无辜的百姓,只有极少数是你们的敌人,如果你们能念及旧德,望保全此城;若必屠杀,则我愿与城俱亡,不愿独生。练夫人大义凛然,令二将汗颜:夫人不以救我命为私人恩典,而愿以来保护百姓,我怎敢忘义而滥杀无辜,遂令收回白旗,并告全城居民以植杨柳为记,当可保全。夫人令子孙家人连夜遍告州民。第二天,南唐大军进城,家家门前遍插杨柳,兵卒均不敢犯,结果只杀了36个将士,并在城外大州放了一把火,报称“火烧一大州,杀了36条街人”。
练夫人死后,建州百姓感激她保护全城百姓的恩德,打破城治不许建墓禁例,将练氏夫人墓建在州署后堂,立碑称“全城众母”。明正德十五年(1505年),建宁府同知湛龙,撤销城西敬客坊天后宫,改为章太傅练氏夫人祠。后来,城西夫人祠移往郡城桐树坡。文化大革命中练祠被破坏,现在,建州的百姓在原址上立了一尊练夫人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了全城百姓,宁愿舍自身的练夫人。
章仔钧是儒将,认为将多杀机,而志在无杀。志在无杀,其心好仁可知,其心好仁,则阴行善行可知。章仔钧一生行仁布义,练夫人在危难关头,践行仁义,化干戈为玉帛,令屠城者止步城下,放下屠刀,用大爱拯救万户黎民免受血光之灾,演绎了中国唐五代时期的“辛德勒名单”,他们用仁慈和道义奠定了人性的基石,折射出生命的灵光。
章仔钧和练夫人的全城阴德,和他们严格教导其后裔遵循仁义,因之成为望族,他们的十五子、六十八孙皆显爵于朝,显荣于时,其后簪缨弗绝,奕叶联辉,或入佐庙廊,或出膺郡守,或宰百里之邑,或秉节分靖边陲,皆郁郁杉杉。南唐中兴元年乔匡舜《太傅章公仔钧传》载:“今观太傅一十五子,皆列于朝,或文或武,咸称厥职。其孙文谷中状元及第,冠盖簪绂,出入相望,前后不绝,萃于一门,闽人荣之。呜呼!本固而枝茂,源深而流长,天地自然之理也。”明宋濂《龙泉章氏世系碑文》论述:“呜呼!何章氏之多贤子孙哉!濂窃观之世家巨室,能使遗裔蝉联而弗之绝者,皆其先德之敷遗。譬如良畴之种,至秋而必获;嘉木之植,逢春而必荣,其理实可征不诬也。”
张鉴的《经世之道》中有一段司马光的谈话,大意是:把钱财积攒起来,留给子孙后代,他们未必能守的住;把书籍积累起来,留给子孙后代,他们不一定就会阅读。不如在有生之年,行善济民,做些好事,积些阴德,作为子孙后代长久生存的保护伞。这样做,对自己、对子孙,都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略有删节)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