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凤文苑】佳节又端午
【看中国2014年06月12日讯】今天去超市买粽子,走在路上,却莫名的想到,当道德大坏的时候,一切也就都没有了意义,而所谓生活者,几如嚼了三遍的甘蔗枝,越发的咂不出一丁点儿的味道来,也越发的不能体会到,古人的生活才是幸福。
譬如今日,倘若梦回前朝,又当是怎样的一幅光景。想那远山之上,晨鸡未鸣时定已有了采艾人的身影,而在蒲草丰美的水滨,仲夏夜凝成的水气尚未消散,采蒲人将挺拔如剑的菖蒲捆扎成束。结艾为虎,悬蒲为剑是端午日年年必守代代相传的习俗。至于道左的灌丛与道右的溪滨,正漫染着佩兰的香气,人们采摘兰草,煎汤沐浴,所谓“浴兰汤兮沐芳”,此上古三代之雅俗,且做为一种“礼”文化被确立,想来,古人的生活悠远恬淡,当与这幽幽的兰草的香薰不无关系,这也是以SPA为时尚消费的现代人再也寻不到的幽致。所以,说起前朝之端午,如对江南水墨淡彩,朦胧而空灵。
而当旭阳渐高,青若琉璃的诸天之下也渐渐喧闹了起来。石榴花吐焰,是为五时花,五彩练结绳,是为长命缕,又有五色丝绣出的香囊,五彩线缠出的彩粽,至若佳人钗头之彩胜,虫鱼鸟兽,八宝群花,钟铃百状,绣球繁缨,更是备极奇巧,平添无限风情。这便是端午日烂若卿云的又一种妙观了。
更何况此仲夏之辰,千江水满,往来画船叠鼓,龙舟竞夺;绿岸草长,处处彩楼看棚,袨服靓妆。游人士女倾城而出,舟中船歌雄壮,岸上人声鼎沸,一观竞渡之胜,尽得人间繁华。想此端午第一盛事,如今也早已如孟元老之东京梦华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商业表演和旅游项目,披红挂绿徒恶人耳目,使吾避之不及,恨不能如穆天子浮龙舟于大沼,向着某一处异境冲烟鼓棹而去。
而历数端午之俗,行之最久至今犹胜的大概也只有吃粽子了。粽子品类甚丰,吾首推者,当为最普通不过之糯米粽,盖因粽子之为人间之清供,当如大羹玄酒,必要薄于滋味,方不失山林水野之清气。而粽子还有一特别之好处,以其食材平常且天然,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中有竹,就地取材做碧筠粽,水滨有苇,择其优者做苇叶粽,取之不尽,食之不竭,乃知天有好生之德,且将击箸如是我歌:青兮翠兮被荷衣,皎兮玉兮藏珠玑。色染山中竹叶翠,香飘水边芦花低……
然而闲话端午,梦回前朝,又未免有其甚为冷峻之一面,迥异江上竞渡之繁华,与彼滔滔江水千载浮沉的是屈原九死不悔之忠义,子胥孤臣孽子之忧愤,曹娥孝感动天之义行。于是端午日又饱合人生最厚重之情感。逝者如斯,往事如歌,这些故事与江水吞吐,噌吰镗鞳哄响千年,却在这个端午渐归阒寂。今天,我们缅怀他们的悲壮,他们听不到我们的悲哀。
一阵的嘈杂声又将我唤回到当下,不知不觉已进超市,却发现此地粽子居然品类极多,凡我乡所常见诸如蜜饯粽,红枣粽,豆沙粽,水晶粽,蛋黄粽,咸肉粽都可找到。只是真空袋的包装虽然花俏,却难掩前朝已远梦里愁多的清冷。而现代人吃粽子,并无关汩罗遗风,殆如云南之竹筒饭,粤地之荷叶饭,不过是变换一种口味。追忆起前朝之端午,多少细腻的情愫寄寓其中。有兰草幽远的冷香,有榴花如焰的热烈,有龙舟竞渡之繁华,有忠臣烈女之悲壮。而当道德大坏的时候,一切荡然无复孑遗,况自江蟾当道,为祸愈烈以至于今,殆当日佛陀所说五毒恶世有所不及。
所以说起端午,其实还有一极为现实之意义。盖因五月初五本为恶月恶日,又有五毒蠢动,所以古人于端午或饮雄黄酒,或配艾虎,或贴天师像,或挂菖蒲剑,意在驱邪除鬼禳灾拔毒。而所谓五毒者蟾蜍蛇蝎蜥蜴蜈蚣,又以蟾蜍为首,所以古人又特别讲究于端午日捉蛤蟆取蟾蜍,譬诸北京一地尚有俗谚云「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此所谓恶日不恶,逢凶化吉。所以今夕佳节又端午,除了吃吃粽子,我倒更希望借此吉日,驱共邪,除江鬼,禳红灾,拔蟾毒。
于甲午年端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