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海外华人教育子女学中文的困惑和出路(一)

 2014-05-31 00:2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编者按:心理学教授杨子江,曾是《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前华盛顿州注册心理师,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20年,擅长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辅导、家庭关系与心理创伤辅导。本报将推出杨教授解析华人教育困惑的系列文章,帮读者解决教育难题。

华人移民美国漫长的历史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特别念旧,离人去国游子思乡,身牵异域魂系故国的情怀浓烈;二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忘不了子女中国语言的教育,把它当作通向母国的桥梁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钥匙。在时光隧道里,他们对母国的情感就像一束永远吸住他们相伴相随的光影。历史和现实让我们知道,掌握了中文的美籍华人更加聪明,他们有超常的索隐究源的能力,其智慧能博涉精研,其才干能架海金桥。已故的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田长霖先生说过:“华人要想在美国社会争得一席之地,还要靠中文和东方文化背景建立的优势和信心”。其实,我们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中华文化中就包括了汉语、汉字。它们并非是字面的、发声的,它们实际上已经相当程度的融化在我们华人及其子女身上,决定着我们的喜好、愿望与追求。我们身上,包括今天的孩童和他们的后代,有否弃不了的祖先的血。倘若对它持无所谓、摒弃或强行违逆的态度,都只会给我们的华人增加剧烈而无益的痛苦。然而许多华人(以年轻人为多)不重视子女的中文教育,强调英文,忽视中文。不与孩子进行国语交流,大约十岁左右就拒不说国语了。

为了使华人子女真正学好母语并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营造和优化华人家庭语言环境,是学好国语的基础 ”。也就是说,华人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待孩子,长期常年说国语,十年磨一剑,成效绝对显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要是指语言影响和行为影响。心理学研究证明,两岁至七岁半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年龄心里特征)。儿童以自己的“交往方式”与凡是能够接触到的人,首先是父母“对话互动”,发挥听觉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他在当胎儿的时候在母体内唯独听觉十分发达,且有记忆。出生后听觉更是首当其冲十分活跃,不断识别并记住那“语音”与具体“对象”之间一遍又一遍的联系,从而学会许多词汇。一项研究显示,五年多时间,儿童与“发出信息”的各类“对象”互动,可获得大约4,400多个词汇。只要父母(或家庭里的其他人)按照生活的逻辑,习以为常地跟孩子说话,说国语,只要有心、用心、坚持不懈,语言教育就会成为既轻松又快乐的事。因为它是一种氛围,一种习惯,一种兴趣。其实孩子只要有说话的环境、对象、内容就会有兴趣的,毋须刻意遵循什么原则。就像在中国国内那样。要知道,儿童们甚至喜欢多说话,并且喜欢与多个对象说话。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不要轻易放过。

对于儿童来说,当外在刺激最容易在大脑当下深刻印象的时候去奠定基础是容易的。这时的记忆迅捷、强健,头脑与心脑尚无什么挂虑、没有什么谋图,不复杂。孩子从会说话开始至七、八岁,是“听”与“说”和“说”与“听”交替影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积累词汇十分有利,孩子愉快、活跃。因为这些词汇会很及时在孩子生活活动中反映出来。我做过长期试验发现,在美国的华人子女,到七、八岁甚至十岁前,不必一定要他们读(即认识汉字),也不一定要他们“写”(即作文),只要他们能达到流利的说“国语”就可以了,这个“课题”可以留在他们长大后选学中文(外国语)时就迎刃而解。

父母不必担心孩子的英语学习。这是他们日常的、长期的任务,语言环境十分丰富、便捷,用不着父母再创造什么。

来源:看中国来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