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韦皋经略蜀地 南诏复归大唐(图)

 2014-05-04 06: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南诏,是唐代云南地区蛮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权。其王姓蒙。蛮族称君长为“诏”。云南原有六诏,即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云南的南方,故又称南诏。六诏各有君长,互不统属,各自拥有部落。开元初,南诏最强,兼并了其余五诏,建立起地方政权。南诏原属剑南西川节度使属下的云南太守(驻地姚州)管辖。
 
在开元以前,南诏的历代君长都同唐朝友好,并受唐朝策封。皮逻阁继位后,得唐助力,消灭云南其他地方势力,逐步控制了这个地区,以此,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但从此以后,皮逻阁骄傲自大起来。到天宝年间,皮逻阁死,其子阁逻凤继位。而地方官吏胡作非为,加速了南诏对唐的背叛。
 
天宝七年(748年),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阁逻凤的眷属,又勒索贿赂,派人辱骂阁逻凤。阁逻凤一怒之下,起兵攻破云南姚州,杀死张虔陀,趁势攻取唐的32个羁縻州。天室九年(751年)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讨伐南诏,军至嶲州。阁逻凤派人向仲通谢罪,愿意交还掳掠,同唐保持和好。并声明“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当归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仲通不顾大局,自恃兵多,拒绝阁逻凤的请求,进军至西洱河,被南诏击败。阁逻凤遂叛唐归附吐蕃,自立国号为“大蒙”。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无暇顾及西南。南诏便乘机攻陷嶲州、会同军。其后,又多次同吐蕃攻破唐州、县,夺去大片土地。
 
安史乱后,唐帝国国力大减,盛世不再。唐朝与吐蕃在河陇和四川地区展开了剧烈的争夺。南诏受吐蕃役使参予了这一争夺。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吐蕃联兵南诏,分3路攻唐之剑南道,企图夺取成都,唐将李晟率兵反击,大破吐蕃南诏联军,南诏伤亡惨重。吐蕃不顾南诏怨恨,借其王位交替,加强控制,改封南诏王为日东王,改兄弟之邦为君臣关系,并在南诏设置营堡,每年要南诏派兵镇防,又对南诏征收很重的赋税和劳役,使双方矛盾加深。异牟寻深感依附吐蕃的害处,当时受南诏王宠信的清平官(宰相)郑回向异牟寻进言:“中国有礼仪,少求责,非若吐蕃惏刻无极也。今弃之复归唐,无远戌劳,利莫大此”。异牟寻同意此议,但只在暗中谋划,尚不敢公开反对吐蕃。
 
贞元三年(787),德宗采取了宰相李泌提出的“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的策略。李泌虽不久病逝(789年),但他的南通云南,以“断吐蕃之右臂”的计划,具体由西川节度使韦皋付诸实施。
 
韦皋招抚东爨首领,通过他们从中斡旋,获悉了异牟寻意欲归唐之心。贞元四年(788),吐蕃出兵10万,再度进攻成都。南诏也被迫从征,但驻兵金沙江北,按兵观望。韦皋有意将一封致南诏的信件转给吐蕃,吐蕃中计,对南诏的疑虑加深,派兵2万屯会川,阻击南诏,异牟寻怒而引兵南归,使双方关系公开破裂。韦皋不失时机,进攻吐蕃,擒其大将乞藏遮遮。唐朝这次军事上的胜利,终使异牟寻决心归唐。贞元九年(793),异牟寻派出3批使者,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均达成都。在致韦皋的书信中痛诉受制吐蕃,污辱先人,孤遗受欠、吞声无诉之“四难忍”,表示“愿竭诚日新,归款天子”。韦皋遣巡官崔佐时于次年(794)正月到达苴羊城,异牟寻率子寻梦凑等与之会盟于点苍由。盟辞互约,唐与南诏各守疆界,不相侵犯,保持和好。南诏决不阴结吐蕃,与唐为敌。贞元十一年(795),唐朝派遣袁滋为册南诏使,正式颁发了“贞元册南诏印”。
 
南诏和唐重修和好,在唐朝支持下,南诏发兵攻吐蕃。贞元十七年(801),异牟寻与韦皋联军大败吐蕃,生擒吐蕃军统帅论莽热,南诏献俘于唐朝。吐蕃对南诏的威胁解除。
 
(责任编辑:夏裔)
来源:看中国整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