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5月01日讯】这两天“街头神职业”的系列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手机贴膜、卖红薯那些在我们眼中不起眼的小生意竟然都能月收入过万。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小生意都比我们想象的赚钱,而这些小生意人们都是低调的“小富人”。不过有网友说赚钱的都是别人的贴膜、别人的红薯、别人的网店,但如果你能像“别人”一样能吃苦、一样用心,说不定赚钱的就不是别人了。
贴膜小伙三年赚了两套房
说起在路边贴手机膜,不少人觉得这算不上“生意”。而不少干这行的也总觉得挣不到钱。但是,来武汉不到五年的安陆小伙子赵周桥,却把这种不算生意的生意,做得有滋有味,三年挣了两套房子。而现在赵周桥已经不在路边摆“野摊”而是在夜市租了三个摊位,自己和媳妇、嫂子三人,不远不近分散在十字路口附近,守着来往的人流。
赵周桥刚开始贴膜的时候,当时贴手机膜的摊位少,价格高,赚钱快。最多时候一个月挣3万。但是摆摊贴膜,一直坐在那,晚上凑在灯下,夏天时汗流浃背而冬天则是严寒冻脚。现在赵周桥一个月做满30天,不仅贴膜还卖手机配饰,他价格公道且做生意自成一套,不像其他摊位追逐流行都是苹果、三星的膜,而他大部分是国产机机膜,薄利多销。常年形成了特色,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赵周桥说,自己现在一个月做满30天,能挣1.5万,加上妻子的摊位,总共有两万左右。不过近两年手机贴膜的行情一再下跌,目前还有赚头,再过两年可能就要转行了。
去年就有新闻报道大学生毕业摆摊贴膜,月入一万五超联想、华为员工,被称为“贴膜哥”,“贴膜哥”也是每天都出摊,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的高收入,个中辛苦只怕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了。
街头卖烤红薯 四年盖起三层楼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卖烤红薯的的人,他们分布在公园广场、医院门口、大型商场附近等各个人流量大的地方。一个自制铁架推车,上面放一个煤油桶改造的烤炉,工具简陋无比。烤红薯的人也总是衣着简朴甚至似乎因为常年在烤炉旁还有点黑,他们起早贪黑的工作,他们是城市中不起眼的一群人,但也是很了不起的一群人。
石旺军是在武汉卖烤红薯的小商贩,2003年开始考红薯卖,2007年在老家盖起了三层楼房。石旺军说:“去年秋天和冬天,红薯的价格只有1块钱,烤苕卖5块一斤,一天卖100多斤,一个月可以赚一万多”。
并不是所有卖烤红薯的都像石旺军一样,能有这么好的收入,这也要看烤红薯的技术,看辛劳程度,还要看对市场的经验。石旺军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要将30多个蜂窝煤捣碎加水,搅拌成糊状。这就是烤出美味红薯的关键。然后7点多出门,石旺军的经验是哪里有小孩就去哪里。
烤红薯是个辛苦活,烤炉里炭火的温度很高,需要不断翻动以防止红苕烤糊。为了保护双手,石旺军戴了袖笼和手套,但高温早已将手套手指部分、袖笼袖头部分烤破了。手被烫伤是家常便饭,烤炉里的热气更是烤得石旺军眼睛疼。
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石旺军并没有觉得多苦。除了不能和孩子在一起,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过的还算可以。
沈阳大学生创业当“擦鞋哥” 月赚1.5万元
沈阳人李洪福从天津轻工学院本科毕业,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也和多数怀揣梦想的同学们一样,将人生的落脚点选在了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高压、低工资让他严重缺乏归属感,从而重新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洪福发现擦鞋这个领域很有潜力。在进一步做了考察后,他发现了里面的商机。“现在的90后多数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档鞋根本不会或没时间去打理,而且现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许多高档鞋、包、衣服的后续保养都是个空白。”李洪福说,这个发现让他产生了回老家创业的冲动,并开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并四处偷师学艺。
2012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学生香熏洗鞋店”在于洪区松山路低调开张。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板,每天忙得团团转。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从5时起床擦鞋,一直干到24时。
经历了刚开店时的辛苦,如今李洪福的擦鞋店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每个月的纯收入能有15000元左右。”李洪福说,擦鞋这个行业在多数人的眼里还是个低微的工作,一般人都会和低文化者或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其实大家都OUT了。现在的擦鞋行业已经与时俱进了,不仅仅是个辛苦活儿,还包含高科技的元素,所以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除了擦鞋,现在还有改色、改码、旧鞋翻新,还有奢侈品清洗、增香,这些项目的技术含量都挺高。”
大学生卖肉夹馍月收入过万
小菜夹馍、小刀红烧肉夹馍、梅菜扣肉夹馍……十多种口味的肉夹馍,3~5元钱一个,小小的生意硬是让毕业于陕西西京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阎强做成了月收入1万多元的买卖。
2005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阎强在西安一家销售电器公司找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搞销售,比较郁闷的是产品不好销,只能领到生活费。”
2006年初,阎强听朋友介绍,摆地摊比较赚钱,便辞掉销售工作,到批发市场购买了价值700多元的小商品,拉开了他练摊生活的序幕。一月下来,他赚到了3000元。但阎强明白,摆地摊不是长久之计。他开始留意起创业项目。
2008年10月初,满怀着创业激情的阎强来成都寻找项目。半个月的考察,他喜欢上了成都的创业环境,也看上了肉夹馍生意。随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帮助下,他投资12万元,租赁了铺面,加盟了某品牌肉夹馍专卖店。几个月的时间,阎强的肉夹馍店已实现每月7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他自己的月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
“只要敢于放下面子,敢干、肯干,都能赚钱!”阎强说,“把面子放在口袋里,大学生就业或是创业就都不成问题。”
重庆大学生卖手抓饼,年收入250万
重庆一家非常火爆不到10平米的台湾手抓饼店老板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元。
2011年10月,仍在电子校攻读信息管理的大三学生禹化普认识了在大学城西街做手抓饼的许少波。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连锁经营,许少波专注于技术改良,而他负责开店营销。
禹化普说,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气旺,排队人越多生意越好。不过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是为了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个饼,并没有赢来顾客青睐。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发现类似的小吃店老板总是保持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即便店外已经排起长龙,也不慌。而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等待着他们的美食。
禹化普从此开始要求师傅一次只做2个饼,甚至有时候做一个饼。这个营销方式反响很好,饼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队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
随着2012年大学城西街两家分店步入正轨后,禹化普开始扩张脚步。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如果说4成靠营销,那么口感占六成。油酥面团是手抓饼口感的关键,禹化普一直坚持在自建的加工厂里手工制作,拒绝机器加工。
80后落魄富二代网上卖烧烤 500元起家赚了400万
小本创业起家,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常走的致富途径,也是不少落魄富二代或富二代自主创业的首选途径。李烨就曾是富二代10多年前他每月零花5000块,但是好景不长。2003年,父亲经营近十年的酒店破产了,李烨的生活费从每月5000多一下子掉到了100元不到,甚至还退了学。
在全家人都在为生计发愁。李烨看到一家烧烤摊生意非常火。想着这个成本小,后来免费给烧烤摊老板打工。” 师傅看李烨不怕苦、不怕累,就把配料毫无保留的都告诉了他。两个月后,李烨自己的烧烤摊在盐城师范学院旁开张了。没想到很红火,两个月李烨一共赚了1700元。
生计有保障后,2005年,李烨又参加了高考,最终考进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院。他选择了和电脑知识运用有关的专业。上学期间,白天上课,晚上就外出打工,主要是帮助商家做电商服务。
2008年6月,李烨大学毕业后,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在同学、亲戚的帮助下,创立了上海天天爱购网,但是没多久因为股份的问题退出了团队。又一次跌入谷底,这时,李烨又想到了他的烧烤。李烨在上海读书期间,父亲也把他的烧烤摊从盐城搬到了上海。
2008年10月的一天,创业失败的李烨在家帮父亲打理烧烤生意,那天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在网店摸爬滚打多年,为啥不把烧烤店开到网上呢?说干就干,李烨开始着手创立他的网络烧烤店,并在当年的11月8日正式上线。
万事开头难,几个月才等来第一个顾客。当时也没成立公司,选材、打包、发快递都是他一个人弄的,每个环节都反复确认,总怕自己一不小心弄错了。快递发出后,李烨还是有些不放心,一天之内共打了十几个电话给顾客和物流,直到确定对方拿到货物。
有了第一笔生意后,网店经营局面慢慢地打开了。为了发展事业,他们父子俩齐上阵。父亲在上海控江路、延吉路开出了实体烧烤摊;李烨专心搞网店,线上和线下相互促进。发展至今,李烨的烧烤网店在旺季每天要卖出100到150单,而每单平均消费额都在400元以上,营业额能达到5万元。按盈利三四成来算,一天也可净赚到1.5万左右。
李烨并不乐意大家把他的烧烤称为网络烧烤店,李烨说他的网络烧烤卖的不是烤串,而是烧烤服务。如果仅仅想吃烧烤,而不是为了享受烧烤带来的乐趣,其实还真不如去路边烧烤摊吃。我们网店有烧烤所需要的食材、器具等一切东西,在上海地区还能提供公园门票等烧烤线路的服务。假如你自己要完成这一系列的东西,可能要跑很多个地方。所以我们一笔单子的消费额往往高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李烨说,烧烤目前只能服务江浙沪地区。而且目前85%的顾客是来自上海地区,基本上能实现及时送货上门。和很多网店不同的是,李烨烧烤公司的快递员,大多数是上海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经过培训,配送前就算好了节省车费与时间的送货路线。他们对上海地铁了如指掌,在地铁站经常可以看见一边看书一边送快递的大学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