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4月27日讯】香港我这两年路过几次,谈不上太深的印象,但在罗湖海关,看到那么多内地人入港,排队如同赶集,也不好说什么,一个国家。。。。呵呵,还有关口。当然,我持加拿大护照,进入香港,自然排队要少。
我知道香港人对说普通话的游客的看法,所以在香港,不到万不得已,我一般只说英语。而且甚少说话。旅游的习惯,向来如此,不喜欢太多和任何当地人聊太多,有时候聊,也只是和游客聊。其中的原因,一个外乡游客,几乎在任何地方,都是挨宰的对象,说多了,挨宰的概率会大的多。
说到中国人,中国文化,自然是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说到自己人歧视自己人,我倒是觉得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那么厉害,大概中国人的出生地优越感,户口优越感以及职业优越感由来已久。
我的很多感受,都是个人,难免带有偏见的成分,但倒是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小出生在偏远的农村,多子女的贫困家庭,所走的路--农村,乡镇,县城,省城,京城,国外。少时敏感,成人后对任何歧视偏见,都无法伤到,嗤之以鼻,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会主动找不愉快。
一个村子里,有工人农民,工人的孩子,乃至村干部的孩子,都多少会有些优越感的,让穷人家的孩子,多少有些心生羡慕。小时候到镇里上学,则所有的农村孩子,村干部也好,工人也好,自然会碰到另外一个阶级-非农业人口。这一切,亦难免心生羡慕,心下黯然。至于非农业人口,有没有优越感,则无从得知,也许人家并无,但只是自卑心理做怪,因为年纪小,不太了解社会人性运作。但是少年时代,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无论是现时的待遇,还是未来的就业,则有质的区别。
进了县城,则有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区别,即使乡下的非农业人口,依然是乡下人,则城里人,无形中又多了一些优越感,衣食住行,言行举止,自然又不同的地方,举止间也许隐隐有些区别和优越感,自然,任何时候,也都可以跨阶级,地域和谐相处的,但是总有人,借此显示出优越感。
进了省城,自然又是有些不一样,好在省城倒也优越不了哪里去了。但是农村和城里的差别,有些时候,隐隐存在的,进了省城,依然是大学生了,年轻人的歧视是比较少的。何况我上大学的时代,大学还是那么回事,学生以农村生源居多。
后来进京,已然是研究生了。我读研究生的时代,北京生源读研究生的极少,一则北京的孩子分配容易,不存在进京指标问题,二来,真正特别优秀的北京生源,早已选择出国留学的这条道路。
毕业留京的第一个单位,是一个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没有户口的外地学生,自然向往,也喜欢留在北京。人高处走。以我的看法,北京居民的大多数,三代之内,都是外地人。但是,刚到单位,就被冠以“外地人”的称呼,虽然不好说什么,但总觉得不顺耳。我个人的看法,越是底层的,见识狭隘的群体,越容易产生地域或者户籍优越感,借此掩盖内心的失落和不足。北京是,上海是,香港也是,香港的上层人士,大富豪之类,最多是港二代,且香港殖民地和渔港,很多去从前去那里生活的人,不过是些广东渔民而已,何来优越之有?即使好的经济,也拜英国人一套良好的制度所赐。
我自来认为共产主义是种违反人性的邪恶制度,但是共产主义若由一帮流氓无产者实施,则是更加荒唐,让一个民族本身的一些劣根性加以放大,比如户籍制度,城乡区别。人之所以歧视,往往由社会地位不平等,或者权利的不平等造成,比如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户籍制度限制等等。若福利权利一样,一个国家之内,怕是不会有那么多歧视。
任何事情,都一体两面,香港人歧视大陆人,大陆人依然象赶集似地往香港挤,我见到罗湖口岸那些双非学童,以及海边那么多来来往往的人群,都没有办法不感叹一下。
很多时候,弱者脆弱,狭隘,容易激动,也容易有偏见和生产排外,这是本能。但连带着,自然也会对别人产生反作用。比如,我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从不敢自称是北京人,只是说,我是从北京来的。在北京生活过。到香港,尽量少说普通话,偶尔翻个白眼,说几句鸟语英文,免得给对方说普通话,对方应以比英语还难懂的粤语,不爽的时候,我也会以“鸟语”称呼粤语,难免伤及一大片。
中国游客的素质,是有些让人难以恭维,但仔细想想,中国人内部之间的地域歧视,有时候甚于人种之间的歧视。也许,将来制度好了,经济好了,人口流动自由了,没有户籍制度了,国人之间的歧视会少些。 这些屁事,我是经历的太多了。很多时候,选择闭口或者少说。我去香港,也没有认为香港就有什么了不起。很多时候,是机会和制度。比如北京上海,严格说来,都是移民城市,又何必念兹在兹我是北京人,阿拉上海人?都是些小人之见,狭隘之见,缺乏爱心和包容而已。
一泡尿,让狭隘者如此激动,大可不必,自然,中国人的撒尿习惯,倒也需要改改。麦当劳必胜客都是可以的,实在不行,带个瓶子。我开车,车上就常备瓶子,人有三急,再怎么说,车内也是个人空间,我在车内撒尿,警察也无可奈何,别人有意见,也是白有,老子碍你何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