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协议:黑箱在哪里?怎样拼经济?(图)
【看中国2014年03月26日讯】台湾发生二十几年未见的大规模学生运动和社会运动,抗议反对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引起大量口水和评论,也招致陆港民众围观。大陆民众对抗争行动,却很少同情,网络上一多半是负面评价,凸显出两岸之间同理心的落差。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往看对岸时,存在太多的移情想像,另一方面,也是资讯传播中大量充斥的控制和误导,造成困难,令人不易同时追踪长期和即时的变化。陆友评论,常常直接进入服贸协议可能给台湾带来的经济好处。这种视角,模糊并掩盖了这次抗争的关键点。
反“黑箱”
评论反服贸抗争,首先要问的是,这份服贸协议,究竟是不是“黑箱作业”的产物;进一步还要问:国际间的贸易协定,必然都是“黑箱作业”吗?
问题是,这份服贸协议的黑箱作业,实在是有据可查,并非从今年三月十八日立法院里的30秒宣布“自动生效”才开始。事实上,去年六月服贸协议在上海签字时,相关部会的评估工作还没完成(甚至有些还没真正开始)。只是到了临签字时,前国策顾问郝明义才将这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密谋协议公诸于世。反对声浪已起,政府自己的评估报告却还没出炉,而且国民党本党的立委还被蒙在鼓中!明摆着,这份协议,出自两岸官方的政治运作目的,并非基于一个推演台湾经济发展前景的实质性方案。
这件事最好的证人,不是任何反服贸人士或抗争学生,恰恰正是比总统马英九和阁揆江宜桦还要着急推动服贸过关的、前国民党立委邱毅先生。邱毅在凤凰卫视的台湾新闻节目里批评马英九识人不明,沟通不当时,特别指出,去年服贸协议卡在立法院之后,马江政府才匆匆忙忙安排,举办二十场本来应该在上海签字之前进行的公听会。邱毅还特别举例说明,在这些公听会上,政府只会空口许愿,根本没有准备好回答质疑。这也不奇怪。相关部会各自的评估报告都还没出炉,又怎么可能迅速拿出不同产业之间协调补偿的有效方案来呢。马英九等人用打选战文宣造势的方式对待公听会,本身已经表现出对民主体制基本精神的蔑视。
套用马英九指责王金平的话说:这不是黑箱作业,还有什么是黑箱作业?!
同时,以为世界各地,但凡两个经济体的贸易谈判代表签署某种协议后,即使有程序要求,各方国会也只能一字不改地全盘接受,这样的观点,只能说明我们对世界各地的贸易谈判实例有多么无知。事实上,签署后恐怕无法通过国会,是多边贸易谈判中经常遇到,用以抵制对方条款压力的正当理由(或借口)。谈判代表草签的协议,由于无法顺利通过国会而长期延宕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经由政府代表草签的国际政治协议,都有可能因为通不过国会(或本国特设的公投)而最终无法生效。这样的例子,在二战后的国际交往中,比比皆是。如果不是马英九政府的谈判代表混淆自己的草签和终签授权在先,如果不是马英九藐视国会审查程序的实质功能在先,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会出现。另一方面,这种无稽之谈能够在大陆成为反感台湾抗争学生的理由,也说明权力在大陆长期不受民意辖制的政治现实,已经内化到本该承担辖制权力责任的民众心中,难免令人悲叹。
从这些事实来看,台湾抗争学生要求马英九本人向全民道歉,有着十足的政治正当性。过去九个月里,马英九强行蛮干推进两岸服贸协议的种种言行,已经严重威胁到台湾民主政体的根基。他不出面承担责任,台湾立法和行政之间的合理分际,将受到难以修复的重大变更。
“拼经济”
由于这些程序上的关键疏失,马江政府在过去半年多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回避程序问题,集中宣扬两岸服贸是台湾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果真如此吗?
事实是,马英九当政以来的六年里,从ECFA到服贸协议,推动两岸经济整合是他唯一一项自始至终坚持的经济政策方向。但正如持续观察台海情势的伦敦经济学院教授所指出,这个单一方向并不足以构成政府据以施政的基本经济立场。与此前的陈水扁政府相似,马政府从来没有明确考虑过调整台湾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也就谈不上如何在保证台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和岛外各方进行贸易协商。只是在2011年竞选连任时,受到蔡英文“十年政纲”和宋楚瑜主攻中下阶层的选战压力,马英九才匆忙抛出一个“黄金十年”的口号。一旦当选,这个口号就消失不见了。
时时处处优先政治考量,为短期利益而放任乃至牺牲经济长远规划,成为台湾民主化以来最重大,也是评论者和政党政客们通常视而不见的最深层的问题。十几年来的两次政党轮替,逐渐消耗掉以前经济起飞时的中小企业遍地开花,也消耗掉大陆开放前期的红利均沾效应。随着制造业为求廉价劳动力转战大陆,台湾经济在新世纪的十几年里,进入两极分化的服务业时代。一方面是小商家为主的庶民经济,一方面则是财富高度集中的大财团,致力于金融地产业的豪赌。
就在学生占领立法院的前几天,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出一份23个国家裙带资本主义的分析报告。报告结论的主要指标是亿万富翁(billionaire)收入占国民收入总值(GDP)的比重。与2007年相比,台湾2014年退步了两个名次,即,岛内财富集中和收入两极分化状况,在密切台海经济合作的过程中,更加恶化了。
持续关注台湾状况的人,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应该不会太惊讶。马政府旨在吸引台资回流的“鲑鱼返乡”计划,回流资金绝大部分进入了房地产业,实际上进一步恶化了庶民经济的生存环境。大商家吞并中小家族企业,创业空间紧缩,青年就业困难,这些正是目前学生抗争的大背景。即使抛开程序正义不谈,马英九要推动服贸协议,也必须超出他惯用的文宣手段,正面回应经济政策立场方向等方面的质疑。
这样的辩论和回应,是民主体制决定重大经济政策时,不可回避的根本政治问题。不管两岸之间关系是如何定位,也不论服贸协议怎么会既不是行政命令,又不是国际条约,朝野两大党都同时有责任,借此为经济长远发展规划蓝图规划,并以(相同或不同的)愿景规划立场为准,对协议内容进行实质辩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目前的青年学生抗争,绝不仅仅是为他们自己的世代争福利。他们确实是在勇敢守卫台湾民主的根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