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3月25日讯】3月22日,米歇尔在北京大学演讲。根据环球网刊载的米歇尔的演讲,其中有这么一段:
在美国,“有大量的来自我们媒体和公民的质疑和批评,而我丈夫和我位于接收端......这并非易事......但我们不愿意用它来换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因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当所有公民的声音和观点都能得到倾听的时候,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
米歇尔的演讲主题是探讨出国留学以及科技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上述的这一段话,似乎有点跑题。
难怪美国许多媒体报导米歇尔演讲的标题,都是与此有关的。比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标题是“在北京演讲中,米歇尔颂扬+言*论_自*由+”(In Beijing Talk, Michelle Obama Extols Free Speech),今日美国(US Today)的标题是“米歇尔在中国呼求普世权利”(In China, Michelle Obama calls for universal rights),华尔街日报(The World Street Journal)的标题是“米歇尔中国之旅中兜售+言+论+自+由+”(Michelle Obama Touts Free Speech on China Tour)。
+言*论_自*由+,是敏感词。米歇尔访华,其实事先是定好条条框框的。那就是避免谈论敏感问题。米歇尔的那段倾听“所有公民的声音和观点”,似有“犯规”之嫌。
美国是个和谐社会。和谐两字,很有意思。和,有口有禾,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谐,有言皆可,就是说,人人都可说话。美国做到了。政府不必“安内”,只需“攮外”。政府不怕民众拥有枪支,那是美国宪法保护的:人民拥有以暴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权利。政府不怕民众拥有媒体,那也是美国宪法保护的;每个美国公民都享有“+言*论_自*由+”的权利。美国的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没有一家是政府的,全都是私有的。唯一的例外是VOA,但那是用于向海外提供新闻报导的。在美国,任何人付一点申请费,就可以办报纸杂志、办电台电视台,比申请开发廊还容易。当然,美国各级政府设有自己的网站。只要后缀是“gov”,那就是政府(government)的网站。政府的网站,是提供服务的,不是宣传思想的。甚至,还开辟窗口,让民众表达意见。比如,白宫的网站,就设有“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专门窗口,公开召唤“我们政府里你的声音”(Your voice in our government),让百姓声音“直达圣听”。你的意见或提议,若响应人数在30天内达到10万,政府就必须给予答覆。
美国不需要“上访办”。除了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外,还有其他申诉途径。比如,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发伊妹儿、打电话给所在选区的议员。美国的各级议员,相当于人民代表,但都是全职当代表的,都是拿工资的。工资来自纳税人,所以,相当于纳税人雇傭了自己的代表。雇员得听老板的。议员都有办公室,你甚至可以直接找上门去。
又如,美国规定民众有集会游行的自由。当然,需要事先报请警察局批准。为什么呢?因为警察局得确保游行集会的时间和地点不会对交通造成堵塞,而且还要派出一定数量的警察维持次序。至于游行集会的内容,警察局是不管的,所以我们才有会看到五花八门的游行集会,既有反对奥巴马医保计划的数万人游行集会,也有小规模的裸体骑车游行、妇女裸胸集会。
在美国,对任何人来说,“+言*论_自*由+”的观念可说已经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米歇尔演讲中,倾听“所有公民的声音和观点”的那段言词,也许是价值观的自然流露。当然,也可能是旁敲侧击。
米歇尔或许会解释说,我谈的是美国的情况,并无意批评冒犯中国。
米歇尔究竟该不该跑题?
让我举个通俗的例子:你的朋友对孩子管教严厉、甚至打骂。你去该朋友家做客,又吃、又玩。在聊天中你说起,自己在家里把孩子看作是朋友,家长孩子是平等的。
这样说,好,还是不好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