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8个让你得胃病的错误观念(图)
【看中国2013年12月15日讯】饭后散步促消化、吃水果能开胃、喝粥最养胃……生活中,我们都听说过不少养胃妙方。时常被胃病胃痛困扰的白领一族,更是将这些奉为养胃妙方。但这些“养胃方”并不真的有效,反而可能让你的胃健康更加糟糕。
不规律的生活,工作的压力让胃肠不适常常和OL们如影随形。为了把胃养好,很多人会听从一些养胃的建议,但这些建议,有时候可不那么靠谱。
饭后散步促进消化、多吃水果助消化……这些养胃妙招,相信你一定听过不少。但其实,这些养胃妙招,其实都是忽悠人的!下面,为你揭开那些不可信的养胃妙方。
1.饭后散步能促进消化
饭后端坐会“停食”,这个观念可能从小长辈就灌输给你了。不过很遗憾,它是错误的。
一般的,进食以后并不需要马上活动,因为进食过后,体内血液需要进入胃部帮助消化,剧烈运动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尤其对有胃病的人来说,饭后最好是静坐一会儿。
2.消化不良时,多吃酸味水果可帮助消化
对于喜欢凡事都DIY的人群来说,消化不良时,吃一堆山楂或者酸橙可能是他们迷信的法宝。
但事实上,这些酸味水果对提升胃的消化功能来说收效甚微。要知道,胃酸的PH值可是远远低于水果的PH值。这就好比在拳击场上,如果一个81公斤级的大个子都击不倒的对手,你能指望一个48公斤级的小个子轻松解决么?
3.胃病不会传染
正常情况下,胃病的确是一种“自作自受”的疾病,但导致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元凶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通过唾液或飞沫传染他人的。这件事情告诉我们“病从口入”绝不只是幼儿园老师用来劝阻小朋友把不明物体塞到嘴里的说辞而已。
出外旅游时,尤其是到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环境比较脏乱的地方旅游,千万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而乱吃路边小摊的食品。
4.消化不良时,可以停止进食半天或者更长时间,让胃休养生息
《红楼梦》里也有一段,贾府有个传统,丫鬟小姐出现不适时,就“清饿”两天,认为可以让身体好转。
当我们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且跟进食习惯有关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进餐量,少吃多餐,但不吃是不可行的,会影响正常代谢——除非你想像林黛玉那样,“吹口气儿就会倒”。
5.只要做到一日三餐,即使是午餐加晚餐加夜宵的“三餐”也没关系
胃肠排空时间大约是3-4小时,所以一日三餐的进餐节点是合理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这三餐的时间顺延,人类的作息时间之所以是现在这样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最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而你的胃可不会像你那样“倒时差”。
6.反正胃的大小可以伸缩,偶尔吃饱点也没关系
你的胃不是用莱卡材料做的。当食物进入胃内,胃壁会随之扩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加节制地往里面塞东西。
过饱容易导致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而一旦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就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吃多了会泛酸、烧心的原因。
7.辛辣的食物可以开胃,因此可以多吃
你可能还没弄清楚,那些辛辣的食物取悦的其实只是你的味蕾。你的胃可不欢迎那些粗鲁又大大咧咧的来客。
辣椒、咖喱、胡椒粉、蒜、薄荷等刺激性的调料同样会引起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下降,烹调中还是少用为妙。
8.喝粥养胃
民间一直有“喝粥养胃”的说法,很多人因此认为吃粥比吃饭好,有胃病就应该吃一些较为细软、看起来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胃的负担。
但其实,食物虽有容易消化和难消化之分,但都能消化,饭和粥,一个较硬,一个较软,表面看来好像有所分别,但经过牙齿的咀嚼、唾液的浸润,进入胃后基本都是一样的。另外,长期以粥为食,容易造成营养缺乏。中国人的粥,总体营养成分比较单一,长期喝粥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你知道吗...
情绪不好也会伤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食欲会比较旺盛,吃得也会比较多;而当我们心情不快甚至抑郁的时候,再美味的食物在味蕾间也会魅力尽失——这些,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把承受的压力和焦虑的情绪转嫁给自己的胃。
哪些人出现胃部不适后必须就诊
如果二三十岁且从来没有胃病史的年轻人短暂地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且症状并不严重,可以自己到药房买药,如果3-5天后症状仍然没有好转,就应去医院就诊。
但如果是三四十岁的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胃部不适,且以前有过病史或遗传病史,最好马上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胃食管反流病——最善于“伪装”的胃病
我们都看过一个电视广告,主人公在公交车上咳嗽不止,画外音指出“喉部不适”,“这是慢性咽炎”。事实上,慢性咳嗽、咽部不适、吞咽困难,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
它的起因是由于跟胃连通的食管下括约肌发生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因为胃内容物为酸性,所以很容易灼烧食管,产生泛酸、咳嗽、呕吐、烧心等症状。
这种病的症状五花八门,因此很容易让人混淆,以为是其他疾病而忽略了胃肠正在发生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将会导致糜烂性食管炎、食管溃疡出血等严重疾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最好不要尝试着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而是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