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孩子常常对秩序敏感(图)

【看中国2013年12月08日讯】玩具每次玩完后都要放到同一个地方,出门要按程序和常规的路线,穿衣服、换裤子、穿鞋子、戴帽子都有“指定程序”就连喝完水的杯子都要放到客厅的茶几上……如果家里2~4岁的孩子忽然变成小管家和小警察,严谨勤奋地忙着维持家里物品的秩序和做事程序,一旦家长破坏秩序和程序就会引起孩子的哭闹和反抗,这些“信号”都在提醒家长,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

留心秩序敏感期的“信号”

2岁3个月的朵朵突然变得很执拗,比如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妈妈急忙拿来纸巾擦,她却大叫要毛巾擦,爸爸拿了热热的洗脸毛巾来,她又哭着说要干毛巾擦。早上,爸爸给她冲好奶拿来,朵朵看到却大哭:“我要妈妈冲!”无休止的哭闹让爸妈火冒三丈,但朵朵不依不饶,直到爸爸真的把奶倒掉,妈妈重新冲了奶她才破涕为笑。

专家解释说,一般而言,孩子从出生到两岁,随着认知的发展,言语以及行为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积累,秩序敏感期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出现。

“2~4岁是宝宝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在建构内在秩序的同时,对于外在的秩序也非常敏感,一般会对场所、顺序、所有物、约定和习惯等方面有要求。”如果孩子突然无理取闹,哭喊着“不是这样,应该那样”的时候,家长有必要停下来想一想,今天的情况与平时有什么不同:这是陌生的场所?是时间紧自己做事情匆忙顺序与平时不一样?家里面是不是物品更换了地方?没有经过宝宝同意整理了他的玩具?如果孩子的哭闹是因为这些原因,说明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了。

秩序是生命的需要

为什么幼儿会突然对秩序如此敏感?

“秩序是生命的需要,处于敏感期的孩子获得秩序感的满足时,会感觉安全和快乐,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专家说,如果孩子能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也会将物品摆放有序,做事条理清楚,这些都是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习惯。

在专家看来,秩序敏感期也是孩子思维、自我意识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在秩序感上的敏感表现,是孩子认识客观事物以及相互关系的内在要求的外化,孩子通过“我要做”、“我要自己做”、“我不”来表达对环境的认识、对事物的理解以及自我的态度。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