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课堂负担重
【看中国2013年12月05日讯】中国学生在2013年国际学生水平测试中又拔得头筹,德语媒体纷纷探讨其原因,其中不乏尖锐批评。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公布的2013年国际学生水平(PISA)测试结果,亚洲国家和地区成绩领先。其中,中国上海市继2009年和2012年后,又排名第一,引人注目。12月4日一期《世界报》上的一篇署名文章分析这一现象指出,北京注重教育,以振兴经济,不过相关的成就也留下了长长的阴影:
“注重教育只是奖牌的一面。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创造性应用其知识的年轻人。……迄今,中国的教育制度侧重于(受教育者的)可测结果,即:可赢得竞争的经验性知识。……例如,专利申请便颇能说明这一点。这里,重要的是数量,而非质量。2011年,中国申请专利数量约为160万个,(在全球)列第二位。不过,根据欧洲商会的一项研究结果,其中只有大约30%可被视为具有经济潜力的高质量专利。北京继续注重增加专利数量,以提供资金作为吸引,甚至以减刑鼓励有创造性的犯人。”
文章指出,中国教育实践的最大弊端是过于注重考试,是重“技”不重“识”,中国国内已启动相关改革,但任重道远:
“中国儿童早早地就以激烈竞争为目标接受训练,……即使是在有关高考改革的讨论中,许多家长更关心不是内容,而是最终的考试结果。在北京,英语成绩未来的分量要轻于中文。对许多学外语感到吃力的中国学生来说,这该是一个福音。……一些家长愿意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其他科目的考试。说到底,要真正改变什么东西,应该完全取消考试,……”
上海有代表性?
当天的《南德意志报》“今日主题”栏目上的一篇文章也称中国是一个“考试国”,年轻学子经年累月,日以继夜,死记硬背,换来考试高分,不足为凭。文章同时强调,上海在国际学生水平测试中再度问鼎,并不说明中国的整体水平:
“作为参加考试的唯一中国城市,上海对整个中国到底是否具有代表性?”
“大概没有吧。……上海的学校比农村学校的条件要好得多。在农村学校,120个人的大班是常见现象,很多乡村教师本人的受教育程度就很低。”
“另一个可能的扭曲因素是,并非所有居民的孩子都能在上海就学。造成这一现象的是社会主义的户口制度。每个中国人自出生之日起便要登入所谓的户口本。在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营生的农民工,一般只有农村户口,不算正式的城市居民,他就必须把孩子送入家乡的学校上学。转户口非常复杂。若是从一个城市转入另一个城市,或许还行;而对一个农民工来说,若想把位于西部的四川农村户口改为城市户口,进入珠江三角洲的深圳或进入上海,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这样的人在上海不计其数。……”
“2009年,曾有其它12个省参加测试,其结果没有公布。显然,测试结果没有说服力。……到中国作为整体参加测试,还需要一段时间,或许是2015年,甚至要到2018年。到那时,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变,因为,在中国和韩国富人中目前已出现了这样的倾向:不再让孩子们接受过于严格的教育。他们把孩子们送到欧洲的寄宿学校、美国的中学或送到在亚洲到处设点的国际学校。”
原标题:国际测试拔尖的另一面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