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逼迫农民走向自杀的深渊(图)


生活条件下降让农民们觉得自己上了当,绝望和疏离感更引来了自杀现象:深夜从阳台跳下、喝农药或卧轨。

【看中国2013年11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端木珊综合报道)城镇化建设是中共“改革”的重要部分。日前,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以中国从农业国家向城镇化国家转变的典范中国华明为例,揭露被“光环”笼罩的城镇化的真面目。

在官方的宣传中,三年前,中国华明出现在上海世博会的展馆中,并成为中国从农业国家向城镇化国家转变的典范。展馆里农民,不花分文,便过上了新生活。

然而纽约时报的报道称,华明是另一场变革的代表——中国新兴城镇的贫民区化。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研究搬迁安置地区的政治学者王慧玲(Lynette Ong)认为,“这些搬了新家的人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下降了”,“首要问题是建筑物的质量,其中存在大量腐败现象,他们偷工减料。”

社会失调的迹象也比比皆是。年轻人因没有工作而整天在网吧和台球厅消磨时间。上了年纪的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从事卑微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降让农民们觉得自己上了当,绝望和疏离感更引来了自杀现象:深夜从阳台跳下、喝农药或卧轨。

政府无序拓展

原本的华明位于港口城市天津的郊区,以当地的手工艺品和蔬菜而闻名。华明镇总人口4.1万,分散居住在该镇管辖的分布在60平方英里(约合156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2个村子里,其中大部分为水资源丰富的肥沃农田。

但这些却成为城市规划人员眼中的大问题。官方称华明:“自然形成的村庄空间无序拓展,居住建筑密度低,产业空间布局杂乱分散。”村子里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脏、乱、差”。

于是,华明的12个村被整合到占地不足1平方英里的新的小镇上。其余的59平方英里中的部分土地将被卖给开发商,以支付工程费用。形成了农民和政府不出一分钱,不减少可耕种土地面积的城镇化模式。

官方还称,农民农舍里的生活空间(包括农舍周围的院子也计算在内)有多大,就可在华明镇换得多大的公寓。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家庭每人应该得到322平方英尺(约30平米)的公寓面积,而华明镇大多数公寓面积只有800平方英尺,还达不到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的配额。华明镇的居民可以再填钱,用剩下的配额多换一套公寓,但大部分人最后的居住面积都比过去少。

虽然有很多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土地,但由于官方要将华明镇参加世博会,所以逼迫当地农民在2009年必须搬过去。

在当地政府切断水电,毁坏道路,拆除学校的重压下,农民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村庄,搬进华明镇。

房屋不宜居住

华明镇从2006年3月开始动工,仅用16个月,就建成了十来栋6-9层高楼的封闭小区,镇上还有漂亮的公园和湖泊,以及两条商业街。而原来的沃土,则变成闲置的空地,长满杂草,有的地方用铁皮栅栏挡住,上面刷着繁荣和发展之类的宣传标语。

华明镇仅用16个月就建设完工,建设速度之快,建筑质量可见一斑。

居住在华明镇的62岁的刘宝华表示,这些楼冬天几乎不宜居住。

“这些房子外面看上去挺现代,但其实不行,”刘宝华说。“这是质量最差的房子了。”

刘宝华的公寓天花板漏水,由于墙壁有裂缝,维修队都没办法修。窗户虽然用了双层玻璃,但是质量很差,密封条已经破了,导致窗户上面结了一层雾。暖气片里基本上没有热水,冬日都是靠取暖器过活。刘宝华出示的一月份维修队上门时留的单据现实,当时朝北的卧室温度只有12.7摄氏度。

就业问题严峻

大批农民搬到华明镇后,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官方称,华明镇位于交通要道京津高速公路旁边。而且它附近的天津大型机场物流中心也正在扩建,将会新增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

但是,很多农民说自己不能胜任这些工作。因为农民们“知道怎么种地,但不知道怎么做办公室里的工作。”居住在华明镇的魏都申(音译)说“那种工作是读书人做的。”

据华明镇的居民介绍,他们能做的工作前途渺茫,地位低下,月工资只有每月1000元人民币左右。而这样的工作岗位,也竞争激烈。因为中国其他地区的贫困农民工愿意以更低的工资,来做同样的工作。

官方称,政府为每个居民拨了1500美元的再培训资金,但居民都称没有接受过再培训。

严重的就业问题,使很多年轻人放弃了找工作,而是泡在网吧里消磨时光。

失望的情绪逼死农民

很多老年人由于无法适应新生活,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失望的情绪也让很多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居民介绍,最近一位19岁男子从自家三楼阳台跳了下去。据悉,这位男子父亲已经去世,母亲靠社保维持生活,自己又身患癌症,由于家里实在太穷,无力承担下一步的治疗费用而跳楼自杀。此事得到很多当地居民证实。

“憋死”也成为新住宅楼的居民们反复用的一个词。

本文留言

作者端木珊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