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兵器的那些传说(图)

【看中国2013年11月01日讯】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正如为人直来直去,没有心机的林冲使得是长枪;内心充满尖刺,一触即发的秦明使得是狼牙棒;具有智慧和禅心的鲁智深使得是水磨禅杖。在一幅幅刀光剑影,血肉厮杀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兵器不仅是克敌制胜的工具,也被使用者赋予了自身的力量与灵气。

在历史的长河中,吴地的兵器也沾染了吴地人民特有的气质和味道,兵器的背后也有那么一段传说,那么一段充满神秘气息的故事。

《吴越春秋阁》藏品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吴钩作为传说中的兵刃,从高古血色的神话中一路走来,自来都与侠客、酒、诗以及驰骋战场的渴望相伴。并且已经凝结为一个永久的理想意象,在传统中国式文人的心中代代相传。“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多数人对吴钩的最初认识都来自于李白的这首《侠客行》。

吴钩本是春秋时期,吴地男儿的兵器。这种兵器早年仅见于文字记载。1975年从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两柄实物后,才了解了它的真面目。吴钩是一种弯刀状兵器,钩的形制像弯刀,分身、柄两部分。钩身两侧都有刃,平头无尖锋,截面作枣核形,柄系实心的椭圆体。通长70多厘米,宽3厘米左右。这种刀刃呈孤线的兵器,是在江南苏州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产物。

那时候的江南叫蛮夷,那时候的民风可不是酒酽金扇摇,小巷杏花春,而是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吴地男儿,依稀在那烽火连天的春秋乱世,出过阖闾夫差,带着那如雪的吴钩,败楚灭越,独霸东南。事已千年,吴钩早已化作女子头上的挂钩,依旧洁白如雪,银若画布刀似笔,寥寥几笔,鸟语花香意境全出,如同吴地的女子,温婉纤细,修竹独倚。

和千年前那铁血呼啸的吴钩一比,吴钩的侠义肝胆便转换成江南女子的柔情。铁马吴钩的时代,虽已作古,但那女子头上婉转吴钩的时代,已打上了江南的印记。吴钩,千百年来,即使是一种制敌的武器,也带着吴地人民的文质彬彬。

逆理不顺,鱼藏剑也;水断蛟龙,干将莫邪

一直以来,剑都是古兵器中的宠儿,无论是古体武侠还是近代玄幻,可以说只要有战斗的地方,就有剑的身影。被《史记》这样重量级的古书记载过的鱼藏剑无疑是名气最大的剑之一了。鱼肠剑,也称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鱼肠剑此名来头很花俏,一种说法是认为因为剑身上的花纹犹如鱼肠,这种鱼肠倒不是指生鱼的内脏,而是要将一只鱼烤熟,剥去两胁,然后再看鱼肠,则有点像古剑身上的纹路,曲折婉转,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据说清朝吴大皙藏有战国鱼肠剑的墨拓本,满刃花纹毕露,就宛如鱼肠一般。其实不光是鱼肠,剑纹还可以像龟文、像高山、像流波如此等等。从描述来看,颇为像低温成型的镔铁刀,也就是大马士革刀。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鱼肠剑之得名,就是由于它小巧得能够藏身于鱼腹之中,可能是鱼肠剑的剑身细长柔韧,能够沿鱼口插入,在鱼的胃肠中曲折弯转,而抽出时则恢复原形,钢韧无比,熠熠生光;也可能是鱼肠剑为诸多名剑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据说鱼肠剑做成的时候,善于相剑的薛烛被请来为它看相,薛烛的相剑本领犹如通灵一般,他感受到了鱼肠剑中所蕴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原来这把剑生来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来弑君杀父的。后来越国进献宝物给吴国,这柄剑因此由越而入吴,变成了吴地知名的兵器。

宝剑锋从磨砺出,要知道一把好的兵器的出世,需要冶炼师倾注心血的打造,在《吴越春秋》中还讲述了这么一段冶炼宝剑的传说:莫邪者,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鼓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干将铸剑传说,经考之地下出土实物,可证明其并非子虚乌有。今天,苏州城东的相门,古名“干将门”,是干将夫妇铸剑之地,亦为匠门,后音讹为相门。附近“干将坊”,也是后人为纪念这两位铸剑名手而命名的。

区区木锁,内藏乾坤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对于兵器也是,你能想象一把木头做的锁能够重伤敌人,丝毫不差于十八般兵器吗?木锁,就是有这能耐。在省、市武术挖掘过程中,发现苏州娄葑乡板村人高泉根乃苏州乡间的著名拳师,钩沉已久的“木锁”兵器,重放光芒。木锁,起始于洞庭,传至苏州,再传住苏州葑门外陆家沙,如今,木锁在陆家沙濒于失传,唯有高泉根一人可使。

木锁,顾名思义,是木质的,长度因人而异,形似古代铜锁,外围用铁叶镶色,两梭用铁镶裹;甚为锋利,故称“稀有兵器”。木锁的威力可不是凭空虚说,不信你看这则故事:五十年前,就在陆家沙,陆金荣的练功坊内,一天,枫桥三联营一教官去陆家沙,见坊内热闹非凡,走进去见威武架有各种兵器,见了木锁之后,他对陆金荣说:“这东西稀奇古怪的,我看没有什么用处。”陆金荣便对这位教官说:“它既不列入十八般兵器之中,称‘稀有兵器’,你不要看不起它,到有点小用处。”这位教官傲气很重,在威武架上顺手抽出把单刀,欲与陆试比高低,陆金荣不甘示弱的提锁应战。教官飞舞单刀腾空而起,正面劈面而来,陆金荣眼快手快身体一偏,对方劈刀落空,只用锁角一挑,正击中教官右手腕,那把单刀飞到老远,这教官一个箭步扑向落刀处,准备拾起单刀再战,陆金荣紧跟着也是一个箭步,不使对方有喘息的机会,用右脚踏住他的右手腕,双手用锁锁住了教官的颈部,最后,教官满脸通红地离开了武坊。

吴地的兵器一向以锋利著称,张华有诗赞曰:“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而造就这般锋利的,却是江南水乡的吴地子民,在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吴地兵器用它特有的细腻精巧,带着铁骨铮铮的豪情,渲染了一个又一个的传说。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