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的水利建设多引来水害(图)
【看中国2013年10月04日讯】“大跃进”盲目扩充农田,造成生态大破坏,现在不得不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湿地。那时修建的黄河三门峡大坝设计仓促,造成上游渭河淤积,二十多年后修建小浪底才基本解决问题。那个时代的水利措施大多违反科学,得不偿失,海河被“根治得没有水了”。怎样“治”的呢?在上游修水库,在中下游把河道加宽、加深。上游水库大多建在山区,原本缺水的山区通过蓄水获得了水资源,而华北最大的天然湿地白洋淀却经常出现干涸现象,湿地面积不断缩小,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了。河流呢,海河的各条支流几近干涸。通常的情况是,诺大的河床,只能见到涓涓细流在一侧的小沟里流淌,80%的河床都可以种地了。北京的永定河干脆在河底挖沙、开驾校。卢沟桥下,见不到一滴水。淡水水产损失严重,原来的螃蟹已经绝迹,河里的鱼成了稀有动物。航运根本不可能了。
那时期治理措施只注意河流本身,不注意水土保持和涵养:大跃进把山上的树木伐光了,造成“童山兀兀”;农村人口膨胀,且缺乏能源和建筑材料,产生对树木的过度需求,把小树都消灭了;提出反科学的“以粮为刚”的方针,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草场、林木、湿地,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土地原本的涵养功能没有了,要么大旱,要么泥石流。
在河南,修建堤坝水库,缺乏科学指导,工程质量成问题,水利变成水患。1975年的驻马店水库崩塌事件使1000万人口受灾,淹死、病死24万人,被称作“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灾难”。著名的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高投入,低产出,没能实现其设计功能。
所以,那个时代兴修水利,不是“造福”,而是“为患”。
虽然改革后乡村一级水利建设不尽如人意。但是,不得不承认,改革后大江大河等骨干水利工程才真正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