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读书无用论”的社会隐喻?(组图)

【看中国2013年09月22日讯】最近,成都有位父亲不给她女儿上大学,原因很简单,算了本经济账,大学四年花费8万,若不读大学去打工能挣到8万,一进一出加起损失16万元,而4年后毕业又无法保证能就业,即使有了工作工资也未必比打工高,因此,他就反对女儿上大学,与其读大学不如投在开店炒房上……

于是,想谈一下当下回潮的“读书无用”这个话题。

上面提到的那位父亲够精明!不过,精明到脑残了。中国的价值观就这么脑残出来了,将人生当作生意,将投机当作投资,都想着发大财!所以,也怪会有这样社会现象:贪无极限,千里做官只为财;耻无底线,千里卖淫只为钱!也正因为如此,强调多读书就尤为重要了。  

论调的回潮:“无用论”的形成


“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一再回潮(网络图片)

中国人爱玩小算盘,算到极致,细到纤毫,不过,算来算去,就一股脑儿栽进钱眼,不能自拔。于是乎,“读书无用论”在网络间瞬间起轩然大波。这种论调在这几年,几乎年年都在吹,而且随着读书贵、就业难的现实,更是甚嚣尘上。

现象一:无用论相当流行

很多人是没多少文化,这是这个时代的病,他们纷纷想做实“读书无用论”,各种版本都有,耳熟能详,最经典版本莫过于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那个语惊四座的段子:美国甲骨文公司CEO埃里森在耶鲁大学演讲,说在座的大学生统统是Loser(失败者,废物),并举证世界上的首富、二富、四富,不是没上大学,就是中途辍学,他自己更是被耶鲁开除,号召大家想人生赚大钱,就退学算了!

国外如此,国内自然跟风。中国的马云长相虽然够异类的了,但言论也是孜孜以求一鸣惊人的效果,他也是支持“读书无用”的:“读书像汽车加油,得知道去哪里。装太多就成了油罐车,不读书和读太多的人,都不太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对于他们的话,耳骨千万不能软,不能一听就中招下趴,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埃里森和马云都是商人,而作为商人成功的标准必然是充满功利的。再说了,他们所谓的成功标准并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标准,也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准。但是在一切向钱看的当下,很多人就因为是书读太得少了,压根就没有培养起自我意识,人家是创业导师、是时代精英,他们说出来的话,就是跟风膜拜,信以为真,奉为真谛!

现象二:成功与金钱挂钩

与此同时,当下社会已经呈现出严重弃智、反智的倾向,投机钻营、胆大无耻的人更能够混得如鱼得水,而那些高等学历、优等素质的人却处处碰壁,难有所大作为。加上整个社会已形成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金钱的观念,无疑以促使某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成功者有意贬损读书。

在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些市侩,沾沾自喜,居高临下:“老子我炒房,手头上都有几套房了,折合起来有上千万身家了!你们大学生有甚么了不起,算个屁啊,比不过我这个初中生,你们毕业就失业,现在还是我来可怜你们,让你们有机会帮我打工跑腿!”当然,像这样初中生,文化和素质是永远地停格在初中生水平了,但文凭和学历却可能中专大专甚至MBA——当然,这正是钱的妙处。这种人拍马溜须,广结人脉,胆大妄为,投机取巧,他们在官场商场中比比皆是,却每每以成功者的姿态炫人,演绎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粗鄙时代的本来面目。

现象三:投入高而产出低

仔细把脉我们这个社会,现实远比这个残酷。假设你出身寒门,更惨一些,是贫困县的寒门子弟,寒窗十余载,烧了高香,得了祖宗的庇佑,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这个时候,绝没修成正果,必须得供你读完大学。可能你的家庭为供你读书,不仅让你弟妹辍了学,而且父母双双进城把工打。全家好不容易盼到你毕业,希望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殊不想你毕业即失业,踏破铁鞋好不容易求到了份工作,比比工资竟然比你进城打工的父亲还要低!再看看试与天比高的房价,要奋斗几百年才能实现“居者有其房”。好了,不说了,说出来都是泪!

正因为如此,你成绩好你IQ高,到头来,还真不如小学没毕业就做生意的同学,说不定人家艰苦创业还有机会闯出一片天,混得人五人六,政府视为财神爷,奉为座上宾:人大代表这个表可以给他代,政协委员这个员可以给他委……他绝对是个成功人士。更可能戏剧性的是,到头来你还得给这个同学打工,而且他还会说是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才给了你这份工作的。算来算去,读书就是为了赚钱么,迟早要赚钱不如早赚,既然读书贵就业难,而且读了书工资未必高,那还读什么书啊,难道嫌钱烧得慌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社会现实,成都女孩父亲反对读大学,还是得到了七成网友的支持。他们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这种观点基本可以总结为社会是所更好的大学,只要有头脑有能力都能获得成功。

流毒的土壤:“无用论”的成因

为什么“读书无用论”会在当下甚嚣尘上?从社会背景而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俱兴,国家急需各方面的大量的人才,加之高考刚刚恢复,当时若是考上大学生,无异于是天之骄子,免学费,包分配,进入了大学就像是脱胎换骨一般,那是最挣面子的事,自然是引得无数人倾羡的目光!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到90年代中后期,大学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毫不夸张的说,在世纪之交,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急速向大众教育转变。用经济学上的术语来讲的话,如果把大学生比喻为商品的话,那么大学生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入了买方市场了,随之而来,凸现出来本世纪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学生就业!于是,加上专业的不对口和脑体倒挂的社会现实,让很多人感到读书却是徒劳无功的事。

当然,以上大势原因,具体的原因却是深层次,不妨随笔者细细探讨,逐一分析:

原因一:反智主义倾向的遗毒。

中国社会从古到今,存在着浓重的反智主义倾向。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叫他吃饱肚子别想其它的。官方最喜欢老百姓闷声发大财,屁都放不出一个;而最忌讳的是有思想的人,总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而作为普通民众,他们也普遍反感智商高的人,总觉得读书的人天然地有高高在上的心理优势,所以对这些人有强烈的反感,希望他们能够谦虚一点,最好接受民众的改造,甚至更夸张的是,总诅咒他们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曹冲聪明吧,早早死了;杨修智慧吧,不得好死!

正因为中国历来弥漫着反智的情结,并不尊重知识,有很多家长也会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觉得根本没必要。大家都想俗B一点,别弄得跟别人不一样,大家都忙着赚钱,你能赚钱就是了,读书就是为了更好的赚钱,既然多赚不了钱,那就不用读了。

原因二:社会价值取向的扭曲。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决定政治,白猫黑猫只要抓老鼠就是好猫,好人坏人只要捞到钱财就是人物!渐渐地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观念,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在这种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社会道德严重滑坡:贪已无极限,千里做官只为财;耻已无底线,千里卖B只为钱,大家个个将人生当作生意,将投机当作投资!

正因为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观念,大家都养了计算损益的习惯,所以也就不会惊讶于成都这位父亲会把子女的教育当作一种投资了,四年读收开支8万,四年打工收入8万,一算至少白白损失16万,亏大了,雄证了“读书无用论”。其实,有这样的如意算盘,也就不难理解,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婚姻当作一场买卖或者资本重组了。这一切,说明中国的人的价值已经严重扭曲。如此的价值观,也不难理解"读书无用论"为什么再三回潮了。

原因三:拼爹否决知识改变命运。

当下社会“拼爹”成风,愈演愈剧,严重地挑战了教育、就业甚至社会的公平、公正。当上好学校要拼过硬的关系,好的单位“萝卜招聘”甚至被“暗箱调包”,依靠“知识改变命运”非常渺茫,甚至看不到希望,这样上学的信心自然就丧失殆尽。更何况,在中国读书历来是带着功利性目的的,古时候读书可以使士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华丽转身”实现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的梦想。而今虽然不至如此,但依然有很多人特别是寒门子弟“跳龙门”的一种途径,藉此摆脱贫苦生活,从此改变人生。谁知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你虽然渴望一场真正的属于你的战斗,但是当你去战斗时,却发现这样的战斗太残忍了,压根不是拼自己,而是能力之外的东西,比如背景,比如金钱!一直在努力的你拼命地让自己立足于城市,却发现只不过是尴尬地从农村贫困者转变为城市贫困者,你努力地寻找一份城市里的爱情,你可能用了十八年的努力争取到了跟某个女神一起喝咖啡的机会,却无法争取到与这个女神同床共枕的未来——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面前,女人会比男人更现实。

你渐渐地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而是觉得知识在戏弄你的命运,你的感受是何等无奈和无力:农村已远,已无法回归;城市太大,难以融入……于是,怀疑当初付出的努力,“读书无用论”成为“人生无力”的真情流露。其实,这种情绪相当的普通,这恰恰在说明“读书无用”的无奈,终将沦为国家的悲哀,因为没有那个国家是靠“拼爹”强大的。

原因四:现行教育体制的失败。

在笔者看来,读书无用是个假命题,准确地讲,是国内的大学教育无用,并不是读书无用,更不是知识无用。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瞬间万变,没有一点知识,绝对说不去,你斗字不识试试看,才能够玩上高科技产品……说读书无用,其实是在说上学无用,剑指的的中国教育政策的失败,主要失败在哪里呢?一则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懂混文凭不懂学知识;二则是大学院校“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形同虚设;三则是大学教学课程与社会脱节,大学生自身缺乏社会实践。虽然大学教育如此不堪恭维,但是收你费绝对没商量,而且年年无节操地见涨。

这是教育产业化的恶果,国家早已将教育当作赚钱的产业了,表现出了一种掠夺的贪婪,国家教育投入本身就少,不去提高教育质量,反而一门心思地指望着从民间捞点钱上来。与之相对的,家庭对教育投入就大了,而学到的知识又没有多大用处,因此怀疑起大学教育,再正常不过了。其实,这种怀疑现在越来越在加深,有钱的人把子女送到国外去读大学,而没钱则放弃了读大学——出现这样的结局,说明并不是读书不行,并不是知识不行,而恰恰是中国教育不行,中国的大学不行!这才是读书无用论真正的症结所在!

需要读书:“无用论”的警示

一个国度若是“读书无用”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盛行,那么说明这个国度注定是低俗的,很难看到希望和未来了。在这里有必须要说有是,读书有用!我们时代需要读书,我们每一个需要读书——当然,前提是要读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1、我们的时代需要通过读书塑造。

金钱不是我们的一切。想想我们现在这个国度,除了热衷于金钱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值得人们去关注:国民的素质、生态的保护、文化的传承、食品的安全、儿童的关爱、道德的建设……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业是何等的堪忧,不是在改善,而是一直在恶化,甚至连基本的节操都没有了。面对这样的骨感的现实,你要是说做人要有点精神,他们会把你笑冷;你要是说社会要有点理想,他们会把你当作异类……他们早已把一切都简化了,简化为一切都必须尽早变现的商业买卖。

真是无知者无畏!中国人并不是书读够了,而太缺乏读书了,造成了普遍的偏执而无知。我们必须明白:现代化并不是高楼大厦,中国经济并不是房地产经济,人生一世并不是生意一场。说句真话,比富我们比得过谁?相对其它发达国家,无论是物质和精神,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穷人,我们应该和他们比比志气,比比见识,比比素质……比一起让别人看得东西,让我们能够更像一个文明社会的人类!时代确实变了,这是一个最好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静下心,告别浮躁,寻回真我,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真正的大学,需要大学为这个时代培养真正的人;需要真知的书籍,通过读书形成宏阔的视野、深刻的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正因为是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需要读懂这个时代,需要明白这个时代的使命,而读书恰恰是提升我们自己的最好的办法。相对其它国家,中国虽然作为文化之邦,但国民的阅读量明显不足,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4.5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面对这份读书成绩单,我们有理由说我们读书读够了,再读没有用了?

即使美国也流行“有钱人根本不用读书”这种说法,但据美国所做的一项调查,在加州富豪聚集的贝弗利山庄,平均每个家庭的图书拥有量是199本,而周边康普顿和沃茨等贫困地区,平均每个家庭只拥有0.4到2.7本书。可见,书籍依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至于某些人说"读书无用论"只是他们开个玩笑或者哗丛取宠而已,私底下很可能比谁都关注新的知识,就像退学的比尔-盖茨经常会闭关去阅读……

2、我们的人格需要通过读书塑造。

读书真的很重要,对个人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读书使人明智,一是能够训练人的思维,让你“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这样可以促成人的换位思考,增强社会的理性,培养一批理性的人,从而避免很多社会摩擦。二是能让人形成思维的复杂性,所以遇到事情,才不会有非彼即此,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才不会被政治野心家们轻易所利用和煽动。另外,从大的方面而言,中国的进步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不仅仅需要精英们的引导,更需要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果没有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少数精英也只能成为为所欲为的骗子——比如冷血的政客、无耻的买办。让国民有知识,而不是愚化他们,那么是不会有激烈的社会矛盾,不会有尖锐的官民冲突……会慢慢地走向理性、稳定的状态。

还是回到文章之初,成都这位父亲反对女孩读书,杨澜的说法倒是值得推荐:“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结语:“读书无用论”从来就是个假命题!我们必须读懂“读书无用论”的社会隐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贾也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