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学者点评审薄案(图)


薄熙来在济南中院受审(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3年08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郑文新综合报导)近期在中国济南中级法院上演的审薄案,由于剧情多变,主要演员薄熙来不按导演的安排演戏,大秀忽悠民众的演技,引来了海内外的大量观众观看,有不少观众还对此案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评说,今天摘编的是部份海外人士点评审薄案的观点:

李成和麥瑞安:薄熙来案未了局

李成是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研究主任,麦瑞安(Ryan McElveen)是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8月23日,两人联名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发表题为《薄熙来案未了局》的文章。

文章指出:这桩预定了结果的庭审,不会成为薄熙来案件的高潮,原因是中共力图赶紧收拾好这起丑闻,把注意力转入国家的经济问题。薄熙来代表了一代中共领导人,他们在共产党崛起的时代长大,在资本家日渐壮大的背景下执掌权力。在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度,他带着对权力的饥渴进入了政坛。庭审最可能的结果是薄熙来被拖进监狱服刑多年,在此之后,领导层还是不得不应对因他的垮台而暴露的社会分化。

文章认为:审判之后,丑闻带来的政治污点将继续存在,迫使共产党面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分化,这种分化的断层线已经通过本案暴露出来。

汪铮:公审薄熙来并未切中要害

汪铮(Zheng Wang)是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和国际关系学副教授、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的公共政策学者,8月23日,他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发表题为《公审薄熙来并未切中要害》的文章。

汪铮认为:中共将薄熙来的审判粉饰成该党反腐败运动的一部分。(与另外两位因腐败受审的党内高官陈良宇和陈希同一样,薄熙来之所以走到穷途末路,最有可能是党内权力斗争的结果。)但这场审判真正的显著意义在于,它突显了一场紧迫的争论,这关乎中国未来将走上何种道路——具体而言,该国领导人是否会重新启用毛泽东那些灾难性的做法与政策。

尽管薄熙来与其家人本身就受害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他在2007至2012年担任超大型城市重庆的党委书记期间,采取的政策却照搬了毛泽东动员和管制中国人民的方法。这些方法让薄熙来广受拥护并手握大权,但也开辟了一条可能让共产党回归毛泽东旧路线的险途。
汪铮提醒审薄案的观众:因此当你旁观薄熙来的审判时,请记住,对各种丑闻的指控、薄熙来顽固的辩护,还有最终的判决都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共是否能终结薄熙来的手段和政策——并且驱散毛泽东的阴魂。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8月23日,历史学家、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章立凡在《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发表题为:《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的文章。

章立凡指出: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还是个狠角色。性格决定命运,官方宣传中一再强调他“六亲不认”的桀骜个性,结果一语成谶。惊人之举的背后,既有革命教育造就的“英雄”情结,也展现了红色家族的传统政治谋略。当年红卫兵高干子女中,就流传一则信条:“政治斗争无诚实可言”。

薄熙来的谢幕演出,如同给台前幕后的支持者们打了鸡血,不仅进一步撕裂了社会,或许还有机会继续撕裂高层,引发新一轮的权力斗争。无论最终是否按预定方案宣判,此案对未来历史进程的影响将十分深远。

熊焱:三罪名恰是中共施政三恶习

8月23日,自由亚洲电台发表报导称:目前在美国担任军中牧师的前八九学运领袖熊焱指出,薄熙来被控受贿、贪污和滥用职权等三项罪名,恰是深植中共政权各级政府的三大弊端。倘若不能根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法治社会,中国还会制造出更多薄熙来。

熊焱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过1989年六四事件二十四年后,我们的观点和想法已经不再局限于薄熙来、陈希同或陈良宇等个案之上,站在结束一党专制的角度上看,中国有志之士应该知道这是制度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

熊焱寄望中国老百姓能通过大审薄熙来,反思尽快结束一党专政的必要性。他指出:“虽然审判薄熙来可以传播中国共产党好像要整肃腐败的信息,但是,若不能在制度上根除,每个人都有贪污的机会,只要通过行贿和受贿就能为自己获取更大好处,就会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民主的制度、没有自由的环境、没有健康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堕落的可能,也会有被贪污、被腐败的可能。”

本文留言

作者郑文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