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余额创新高 下半年风险或集中爆发
【看中国2013年08月15日讯】据银监会公布数据,今年二季度末,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继续上升至5395亿元,较一季度末新增13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与一季度持平。
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利润为7531亿元,同比增长13.8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395亿元,连续7个季度反弹,并且创下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17个季度新高。
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达466亿元,信贷风险愈发呈现出“区域集聚、行业集群”的特点。
尽管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增量环比有所减少,但这主要由于第二季度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实际上,整个上半年不良贷款增量依然较大。
从区域上看,浙江、江苏、山东三省是不良贷款高发区,今年上半年这三个省新增不良贷款占全国60%左右。《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分析指出:
“长三角、江浙地区(尤其民间借贷发达地区)是不良率上升最主要的区域,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从行业上看,钢贸、光伏、造船等产能过剩的制造行业,依然是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高发行业。从产业链条看,由于上述行业的生产流通及上下游企业大都集中在长三角和江浙地区,从而使得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区域风险与行业风险具有较高程度的重合性。”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透露:
“江苏、浙江、上海、内蒙古、福建、山东等十个省区,已成为上半年不良贷款增加最多的十个省区,其中江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了182亿元,为全国首位。”
分机构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呈现“双降”,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不良贷款则明显上升。经济参考报引述兴业银行高层认为:
由于批发和零售业中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受宏观经济政策、市场资金趋紧等影响,出现产品滞销、货款被拖欠或严重亏损等情况,引发资金链紧张,导致贷款出现不良,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较初期有所上升。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速放缓以及结构调整阶段,部分行业经营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于银行业时,就体现为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未来一段时期内,不良贷款的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攀升。
据经济参考报引述专家表示,虽然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信贷投向要向化解过剩产能倾斜,但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的企业在短期内仍无法摆脱经营困境,沦为银行不良贷款重灾区的现状难以得到根本改变。
针对不良贷款继续上升,在“盘活货币信贷存量”的要求下,监管层则鼓励银行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7月初,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
自今年年初至今,不少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转让的方式,尝试在各大产权交易所挂牌,通过市场竞价进行核销,对于金额不大、较为分散的不良贷款,银行则一次性打包卖给资产管理公司,然后,资产管理公司再为这些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网上推介。已披露数据显示,上半年,兴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了3.4亿元,浦发银行不良贷款核销了9.6亿元。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不大可能爆发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今年下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当审计署再次展开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审计工作,部分与平台贷款密切关联的城商行,不良风险很可能在下半年集中暴露。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总体趋缓,房地产和平台贷款仍将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特定行业尤其是钢贸、光伏和航运等行业可能推动不良资产反弹,仍将是商业银行短期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