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重来(图)
资金外流和产能过剩, 将持续抽干市场资金
【看中国2013年08月05日讯】2013年6月份发生的“钱荒”让人们心有余悸,7月下旬,银行间市场利率又开始飙升。7月30日,央行出手“救市”,在公开市场重启逆回购,令市场对近期绷紧的资金面预期稍微缓和,但“钱荒”现象能否彻底缓解,眼下看来并不容乐观。
在中国造成流动性紧张的原因有多种,但是长期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资金外流,一个是庞大的产能过剩。只要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利率水平抬升。
2013年7月22日,银行间交易市场的时间再次延长,这令交易员们的神经又绷紧了。由于大型银行出资意愿不强,还有部分大型银行开始借钱,这天的市场只得延长时间以满足部分未轧平头寸机构的交易需求。这是自6月“钱荒”后,银行间市场7月来首次延迟。
最为让人关注的还是央行的态度和行为,自6月“钱荒”平息后,央行已经连续五周在公开市场上按兵不动,这让机构产生了流动性趋紧的预期,因此一些大行拆出资金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而有些机构则提前借入资金,这就导致了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的抬升。
2013年7月26日周五,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仍然温和上涨,隔夜利率上涨22个点,到3.55%,其他一周或两周的利率也以大致相同的幅度在上涨,这反映了市场目前紧平衡的流动性状况。
但是,即使是这个利率,也被市场认为失真,许多交易员反映,由于SHIBOR利率是大银行之间的报价,并非成交价格,并没有反映市场资金面的供需状况,因为线下的成交价都要远远高于这个价格,有交易员反映隔夜拆借利率有达到6%以上的,而在一个QQ群里,一个机构打出以下信息:“出金2000万,价格5.6%”,这说明作为市场资金利率风向标的SHIBOR利率是失真的。
有交易员猜测,央行为了维持资金面宽松的气氛,要求大行在报价时维持低水平,但是实际成交价格却很高。一位交易员说,这种维持利率上限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倒退,结果适得其反,商业银行能够以高利率在场外市场融资,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却因融资渠道有限,受到歧视。
流动性趋紧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银行间市场,近期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利率也开始上涨,有媒体报道广东一家城商行一款理财产品承诺利率高达20%,笔者也接收到招商银行理财产品广告短信,其利率也由之前的百分之四点几上涨到目前的5%。
一个影响市场资金面的关键迹象是,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测算,6月外汇占款减少412亿元人民币,延续5月份下降趋势,并出现七个月来首度负增长。
所谓外汇占款,就是外贸企业把通过出口换来的外汇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给客户人民币从而产生的存款,这是目前银行流动性最主要的来源,外汇占款从5月份的增速放缓到6月份的减少,都表明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拐点在所难免。
大多数学者认为,下半年流动性将普遍吃紧,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复苏已成定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时间迫近,国际资金流动方向已经从此前的发达市场流向新兴市场,改为由新兴市场流往发达市场。
周二,央行进行了1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4.40%,高于以往水平。这意味着央行放钱是随行就市,而并不是稳定利率回落至原来水平,说明央行无意推动短期利率下行,也无意通过逆回购操作注入大量流动性。
正是由于担忧国际资金流向的变化,央行未雨绸缪,提前在银行间市场保持一个紧张的局面,以训练机构管控流动性能力,以应对QE退出带动的大规模资金撤出流动性紧缩局面。
上周日,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参加长江商学院活动指出,“金融机构要学会过紧日子,加强现金储备和抵押品资产质量管理,2015年前国内资金不会很松。”
如果仅看中国目前已经发行的庞大存量货币信贷的数额,在银行间市场发生钱荒现象不可思议。
截至2013年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与GDP的比例达到190%,而存款也刚刚超过100万亿,这就是所谓的“货币超发”。而实体经济到处都在喊“钱荒”,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提出“盘活存量货币信贷”的要求,那么钱到底去了哪里?大多数人认为货币信贷被锁死在大量过剩产能上。
这种说法值得重视,流动性最终反映的是实体经济信用是否通畅,“钱荒”现象本质上还是实体经济资源配置效率过低的问题。而中国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正是由于此前的货币信贷被投向了很难产生现金流的行业,因此即将开始淘汰过剩产能的行动,将会对2013年下半年甚至未来的流动性状况产生深刻影响。
看看我国的产能过剩有多严重,7月25日,工信部在网站上公布了首批19个行业淘汰产能企业名单,这些行业是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
近日,在微博上疯传一个帖子:“央行严禁向水泥、钢铁等近十个过剩行业发放新增贷款,同时禁止这类企业以短融券、中期票据、可转债、新发企业债等方式融资”。
此后央行做了澄清:没有就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融资问题下发内部通知。不过央行同时表态,将积极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深化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如果说帖子是谣传,那我们也可以断定,编帖的颇有水平,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剩产能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失控。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势下,由于受利差保护,他们可以任意做大资产,从而赚取短期利润,特别是最近几年发行额猛涨的短融券、中期票据、可转债、新发企业债,这些资金也大量配置到过剩产能上。
不过帖子的作者提供的方式过于激进,如果真正断贷,那将是一次猛烈的紧缩,甚至引发危机。因此央行没有否认对过剩产能的控制,只不过方式更为温和而已。
过剩产能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毒瘤,治理多年反而是越淘汰越过剩,源于中国以政府直接主导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模式,地方政府GDP崇拜作祟,低效和落后投资项目层出不穷,一些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国企、央企,能够得到银行低利率的信贷和便宜的土地,因此在投资项目上不计回报,最终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不良资产的后果就是银行惜贷,整个社会资金随之紧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