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马拉拉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路透社/Brendan McDermid)
【看中国2013年07月18日讯】2013年7月12日,一位巴基斯坦少女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目光注视下,面对来自世界各地85个国家数百名12至25岁的青少年发表演说,语气平静但坚决地表示:“塔利班以为一粒子弹可以让我们沉默,但他们失败了。”让我们拿起书和笔,这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这位少女的名字叫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这一天是她的16岁生日。
马拉拉的名字其实自2012年10月就已经传遍了世界。那时,她还是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山谷的一名中学生。10月9日,一夥塔利班武装民兵登上一辆满载女学生的校车,他们要袭击的目标正是刚刚放学、准备乘车回家的马拉拉。马拉拉头部和颈部中弹,一度生命垂危。她被送往沙特阿拉伯救治,后来又转往英国继续治疗。她奇迹般地战胜了死神,从此成为世界各地儿童,尤其是女童争取平等教育权利的代言人,因为,塔利班之所以将枪口对准了这位当时只有15岁的少女,正是因为马拉拉一直在不断呼吁女孩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而这对于严格推行歧视女性的伊斯兰大法的塔利班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马拉拉的故事应该说开始于2009年,那时,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横行斯瓦特地区,他们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并频繁袭击当地学校,仅2008年一年,他们就在当地破坏了100多所学校,因为在他们看来,学校是西方颓废思想的象征。塔利班组织不许女孩读书的禁令让马拉拉忿忿不平,她在英国BBC广播公司网站的乌尔都语博客空间找到了发言的平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塔利班袭击和关闭学校的努力,表达塔利班严格、刻板的清规戒律无法压制的求学欲望。2009年,她曾向英国广播公司表示,因为没有书读,她感觉很无聊。
马拉拉的母亲是家庭主妇,但是父亲却显然对女子受教育权利立场极为开明,他自己是诗人,也是社会活动家,并开办学校。他虽然还有两个儿子,但却十分鼓励女儿上学。马拉拉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网络平台发表博客的主意正来自这位父亲。他后来向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节目表示,女儿写博客当然很危险,但是,不说出来就更危险,因为那最终意味着被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奴役与征服。
2009年,巴基斯坦政府军清剿塔利班的行动初有成效,逃往外地的马拉拉与家人重新回到斯瓦特地区。马拉拉开始出现在媒体,公开呼吁女性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荣誉随之而来:她成为斯瓦特地区儿童集会的主席,并在2011年获得儿童权益基金会提名,竞逐儿童和平奖,同年,巴基斯坦政府又授予她“国家和平奖”。当地有媒体写道,马拉拉已经成为斯瓦特进步的面孔。对于不少巴基斯坦人来说,马拉拉不仅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女子争取平等教育权利的代言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抵抗塔利班宗教蒙昧主义的象征。这也就是为什么2012年10月9日,塔利班武装分子明确地将枪口对准马拉拉的原因。
马拉拉康复以后,在英国恢复学业,但她没有忘记她此前的努力。7月12日,她在纽约联合国庆贺了她的16岁生日,面对从世界各地前来参加“马拉拉日青年大会”的青少年表示,这一天不是马拉拉个人的日子,而是站起来抗争、维护自己权利的所有女性、所有男孩和女孩的日子。面对曾经几乎夺取她性命的塔利班,她甚至表示,她并不憎恶他们,她说,她来联合国不是来表达对塔利班或其他恐怖团体的个人恩怨……而是来捍卫所有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她呼吁世界各地的姐妹们鼓起勇气,发掘自身的力量,去施展自己的潜能。她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一份已经争得近400万人签名的网上联署信,呼吁国际社会帮助全球五千七百万不能上学的孩子,在2015年实现让每个孩子上学的承诺,因为“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支笔和一本书,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教育是唯一的途径”。
面对国际社会,出生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的马拉拉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儿童,尤其是女童争取平等受教育权利的象征。联合国教育问题特使、前英国首相布朗称她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女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称赞她是英雄。不过,在马拉拉的家乡,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赞同马拉拉的努力,有些女孩担心以她为榜样会招惹生命危险;有人认为她并没有做很多贡献,却赢得了这么多的荣誉;还有人质问她为何在美军无人侦察机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造成无辜者伤亡的时候,没有站出来发言。她的支持者为了自身安全,不敢公开言说,而反对者则毫不犹豫的将充满仇恨的评论发表到她的脸书上,以至于巴基斯坦黎明报一名专栏作家发表文章,认为国民如此对待他们本应当感到自豪的人是一种耻辱。该报一名记者也发表博客,呼吁国民声援马拉拉,因为敌人不会沉默。
16岁的马拉拉希望将来能投身政治,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她说,她披在肩膀上的长纱是巴基斯坦女总理布托夫人曾经披戴过长纱巾。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