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7月15日讯】坐惯了“冷板凳”的独立学院,如今逆袭成了经济强县们的香饽饽,一场重金夺校的浪潮正在江浙等地上演。这是教育资源的民间自觉分配,也是经济强县打造的大学算盘,也成为当地城镇化的助推器。
“矮丑穷”逆袭
“人人皆知绍兴县百强县的光鲜,却不知绍兴县也有心病,我们一直未能拥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15年前,潘梦潮曾见证浙江绍兴尝试引进大学失败后的沮丧;15年后,沮丧业已为自豪所替代。2013年7月7日,这名之江学院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新校区即将迎来第一批大学生。
“大学梦”就在指挥部不远处的早湖。宽阔的湖区上,散落着一幢幢装修一新的大楼,网状的水榭长廊,气派的林荫大道,单看校区,已宛如一座百年名校。
“我们努力了十多年。”绍兴县教体局局长蒋国洪此前对媒体细说其间的历史意义,“之江学院整体迁入后,改写了绍兴县有城无大学的历史。”
这所在绍兴几乎举县欢呼的学院,全称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在教育部的办学体系中,被称为独立学院,即普通高校与社会组织、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经费举办的高校。
在高考生的志愿表上,独立学院是不受待见的三本;在大城市里,它也经常是备受冷落的“弃儿”。与本校这类“高富帅”相比,它更像是“矮丑穷”。
然而,如之江学院,这类独立学院近年来已呈逆袭之势,成为一些经济强县争抢的香饽饽。
不惟绍兴,在浙江,有诸暨、富阳、临安、桐乡、海宁……在江苏,有泰州、淮安、连云港、江阴……独立学院和经济强县,正结成一个个新的校地婚姻。
而这场“离婚”、“再婚”的欢喜剧,却是源于独立院校5年前的一次危机。
2008年,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独立院校要有两个关键指标:一是校园面积不少于500亩,二是第三方投资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等。
浙江22所独立院校,乃至全国的独立院校,面临一夜瓦解的担忧。如之江学院,一直依托本校母体办学,偏居于杭州乡下,雨天一身泥,晴天则被城郊接合部的黄沙湮没。校园面积和办学资金远低于教育部规定。
这场危机恰好遇上了诸多经济强县的大学梦。
“省会城市过于集中、地市县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这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布局潜在的问题。”作为浙江省第一家外迁的独立学院,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副院长王金安分析说。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非常需要高等教育资源来支持。而在中国,目前重新创办一所高校,要通过教育部审批,几乎不大可能。“独立学院因此成为比较好的稀缺资源。”
四处求“亲”,百般优惠
“刚开始我们是被迫外迁,有点像弃儿,谁也没想到现在竟成了宠儿,炙手可热。”浙江一所独立学院的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无疑得益于城市之间的争夺战。“我们外迁之初,能意识到高校资源重要的县市,还不是太多。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争抢这个资源。”王金安说。
东方学院在三年前从杭州搬到海宁,这是较早的一次“联姻”,东方学院也成为不少独立学院搬迁之前探访考察的对象。王金安已明显感觉到这一轮搬迁潮的汹涌:“我们那时,投资协议里还讲教育投资的回报。现在所有的政府投资,都是不分红。而且低价商品房、购房、交通补贴这些政策,也比我们优惠得多。”
争夺“新娘”的战争已全面打响,各地“聘礼”也水涨船高。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的一位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过去的几年内,一直有地方政府的领导前来拜访,希望能穿针引线,介绍合适的独立学院落户当地。
天目学院的老师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一位要求匿名的学院中层干部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说,在临安,由于本校浙江农林大学的存在,天目学院一直“坐冷板凳”。“我们想找地方政府谈办学用地的问题,记得有次,人家来接待我们的只是个科长。”
冰火两重天,诸暨的热情则让他们感到受宠若惊。除了诸暨市委书记、市长两度主动来校拜访,诸暨提出的方案则无疑打动人心。
“诸暨负责建设,学校负责办学;诸暨市政府不参股、不分红……新建校区资产登记在浙江农林大学独立学院名下;诸暨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学校引进人才,连续投六年;诸暨每年补助150万元的交通补贴,连续补六年……”
“这是浙江省所有与高校合作办学的地方政策中最优惠的。”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鲍滨福毫不掩饰地说。
而回过神的临安已落于下风。一位老师回忆说,在学校向临安市通报整体迁往诸暨的初步设想时,临安才匆匆向学校递交了《关于合作共建天目学院的初步方案》,希望挽留天目学院。
但已于事无补,在天目学院党委最后的民主投票中,诸暨方案毫无悬念地高票胜出。
之江学院的迁址也颇具戏剧性。在绍兴之前,它已与杭州下属的富阳市签署框架协议,但半路杀出程咬金,最后却被绍兴挖角。
“我们那时候的条件不可谓不优惠。”富阳市富春街道办事处主任陆文孝无奈地说,当时富阳土地成本是每亩约100万元,给之江学院的只有22万元,而且富阳市政府承诺提供1.2亿至1.5亿元的联合办学经费。
但在绍兴10.7亿投资、793亩土地、200多亩湖区的“聘礼”面前,富阳显然相形见绌。这还不包括绍兴将提供的低价教师公寓、交通补贴等。
优惠政策背后,是师资流失隐忧。当年杭州高校群体搬迁至下沙大学城时,就曾遭到质疑:这远离主城区的文化沙漠之地,会否影响对学生的熏陶和教育?而今,大学直接迁出了杭州城,更难让人接受。
知情者回忆,2010年,东方学院搬迁至海宁市时,虽然新校区靠浙江财经学院本部更近,但依然有教师宁可辞职,也不愿去新校区教书。
而这样的隐忧,在新一轮搬迁潮的学校中,同样存在。
经济强县的算盘
免费建校、动辄数亿巨额投资、各类优惠政策……经济强县们的庞大投入,是一门精打细算的大学经营学。
东方学院现在海宁市长安镇。王金安回忆,搬迁之前,长安镇在海宁市辖区内是一个欠发达乡镇,周边土地无人问津。如今,如雨后春笋一般,东方学院附近已经矗立起很多新楼盘。“学校对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就业拉动是非常大的,同时直接提高了地方的文化品位。”
独立学院周边土地价格已是节节攀升。王金安记得签约当年,东方学院周边的房地产均价就涨了500元。而今,长安镇楼盘下面的商铺,月租金已经过万,一般的楼盘也要六七千元/平米。“以前财政每年是负的。有了学校的长安镇,光财政有几个亿的盈余。”
“这是合作共赢的事。”王金安说,如果东方学院没有搬迁,还在省会城市,那么注定仍“坐冷板凳”。“人家眼睛盯上的,都是更好的学校。”
“外迁,是高等教育资源重新布局的一个机会,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王说。
“这应该是好事情。”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原主任姚士谋教授称。大学过度集中在大城市,不是好事。现在的独立学院迁到县城,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合作办学有利于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的规范设置,同时也有利于诸暨城市内涵的提升,能推动浙江农林大学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多赢的举措。”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褚子育在诸暨与浙江农林大学签约仪式上的讲话,无疑代表了官方对这一轮迁移潮的态度。
在陆文孝看来,这对目前正热的城镇化亦有裨益,“它对城市框架的拓展有相当大的作用”。
陆文孝说,富阳的高教园区,原来只是郊区的偏僻山地,现在已被列入杭州市100个城市综合体中唯一的高教园。6公顷的大学城,现在规划了房产、商业、科研的功能,一旦周边的土地升值,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土地已经有三四百万元每亩的价格了,如果不急着卖,以后可能还会翻番。”
不过,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它们更看重的是高校资源对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政府这样不惜重金推出优惠之举,是为了引才吸智。”天目学院负责人曾表示,为了支持诸暨的产业发展,今后学院将根据诸暨本土经济,调整专业设置。
之江学院同样对绍兴做出了承诺。潘梦潮说,之江学院即将增加纺织、印染、服装等专业,这些专业设置都是应绍兴县的需求而来。“他们(指绍兴政府)已经替我们考察意大利服装的技术,可以把整个系统搬过来。”
事实上,地方政府在选择合作的独立学院上也颇有讲究。不看重天目学院的临安,为了扶持青山湖科技城的发展,则花大力气,专门引进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而失去之江学院的富阳,更看重的是更有针对性的浙江中医大学滨江学院,“富阳正在建设杭州新药港,它(指滨江学院)对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无疑将带来很多可能。”陆文孝说。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能成为嘉兴、海宁的智库,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发展自我。”王金安说。
不过,亦有人表示了审慎的态度。特别在目前地方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花巨资引进学术水平并不算突出的独立学院,回报究竟是否划算;离中心城市越搬越远的高校,师生能否与外界及时地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都尚是未知数。
“大家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姚士谋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