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孔母颜征在和孟母仉氏的家教故事

 2013-07-11 13:2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2013年07月11日讯】

孔母颜征在的家教故事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母亲教子故事鲜为人知。其实,孔母颜征在在孔子幼年教育及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她称得上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一位圣母。

择良而居

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颜氏母子在家中便失去了依靠。大家庭中关系复杂,矛盾甚多,这对孔子的成长与教育显然不利。于是颜征在便带着儿子离开夫家,前去鲁都。娘家是鲁都的大姓,大家对于这位丈夫早死的本族姑娘是会照顾的,更主要的还因鲁都是鲁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典籍丰富,名师众多,让儿子日后成长能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兴趣

颜征在深谙学习的最好导师在于兴趣。由于孔子住的地方与宗府相离不远,所以每到祭礼的时候,颜征在都会想办法让孔子前往参观。所以,孔子自小就对祭礼看得烂熟,受此影响,他常常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来模仿祭礼过家家,还模仿着上香、献爵、祭酒、行礼、读祝等。颜征在还让儿子学习周朝的各种礼仪,以便将来从政治国,辅佐明君。其实,小小年纪的孩子,很少会互动喜欢上祭礼这种枯燥无味的活动,这主要是母亲让他经常观察贵族习礼的活动,培养他从事这种活动的兴趣,才使他耳濡目染,养成这种习惯。

亲临授教

颜征在的父亲是一位饱学之士,自幼受父亲的直接传授,她积累了丰富的见识和学养。回到鲁都后,颜征在把三间房子中的一间作为书房,准备在孔子满5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并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这足以养活母子两人。在教几个小孩习字、算数和唱歌的同时,她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6岁开始跟班学习。由于孔母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小孔丘还不到10岁,已经会完全部发蒙功课。孔母这一段家教生涯,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外傅佳堂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10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等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庠”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

孔子17岁时,其母颜征在仙逝,终年不过三十四五岁。孔母颜征在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与孟母教子相比,孔母虽然少了些经典的范例,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而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孟子的母亲仉氏

中华文明,人文荟萃,星汉灿烂,折射出母教的春晖。

中国母亲,自古以来就注重母教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她们在教育后代的过程中,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教育艺术、伟大的人格修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硕学鸿儒。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的母亲仉氏,就是这样一位女性。正是这位母亲的教子有方,注意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寓教于喻,以母行母德做孩子的表率,才使孟子有了求知的欲望、诚实的品格、勤学的毅力,才使孟子有了成为儒家大师的基石。孟母也因为培育出了一位历史名人而被尊为母教母仪的第一个楷模。

三迁其居

约在公元前372年,正当列国争雄之时,在山东邹地诞生了一个男孩,父母为他取名孟轲。他就是日后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孟子。孟家是春秋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代。孟轲出生后不久,父亲亡故,全靠母亲仉氏将儿子一手带大。孟母对儿子寄予厚望,期待孟轲难读好圣贤之书,长大之后能干一番事业。

孟轲家原来的住处是在一块墓地附近,筑墓下葬之事时有所见。烛孟轲对此耳濡目染,所以喜欢模仿着玩些类似的游戏。

孟母见此想道:“这种游戏对孩子日后习性影响不好,应加劝阻才是。”可又想:“劝阻未必事如人愿,总不能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吧!”想来想去,孟母认为此地不宜久住,就把家搬到街市上去了。

街市上店铺林立,人群熙攘,商风甚励盛,莫不言利。做买卖的生意人,整天自卖自夸,炫耀自己的商品。好模仿大人的孟轲,也学起商人做广告的模样,玩起经商的游戏。孟母见状,心里又犯愁了。这么小的年纪,就热衷于自吹自擂,向往着经商赚钱,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也快到上学的年龄了,应该让他学点读书人的样子。孟母觉得,住在街市,生活上虽是方便,但对儿子的成才却未必有利。思量再三,她感到街市也不是久居之地。于是又不嫌其烦地搬了一次家。 

孟母这次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这里来来往往的大多是读书求知之人,举止得体,谈吐高雅,翩翩有君子之风。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轲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也学会摆起祭礼器具,演习朝会等场合中必不可少的揖让进退的礼节。举手投足之间,俨然像个小小读书郎了。

孟母看到儿子的这副模样,忍俊不禁,心中大喜:“这个地方才是我儿子的长居之地啊!”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孟子的求知欲望。在母亲的精心训导下,孟子终于学成六艺,成了一代名儒。 

孟轲后来深有感触,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以此说明有些人学坏,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受环境的影响。他还指出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作用,认为如果“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母三迁”不仅对孟轲影响深远,后人也倍加颂汤。元代滕安土有有诗赞早日:“三徙终蒙黄卷力,百年不假白头亲。”“三迁”“三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成了历代母亲教子成才的典范和榜样。明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的母亲魏氏,也经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启发儿子,希望宋应星能刻苦读书。她的愿望没有落空,宋应星日后果然成才。

以诚示子

当孟轲母子还在街市居住的时候,市面上有许多卖肉的摊子。孟轲每每见到,就仿佛闻到了鲜美的肉味。可是孟母靠织而为生,家境并不宽裕,所以他们家吃肉的机会不是太多。

有一天,孟轲听到东邻传来了一阵阵猪叫,跑去一看,原来是那户人家在杀猪。他连忙去问母亲:“娘,为什么那户人家要把养的猪杀掉呀?”正在干家务活的孟母听罢,未假思索地脱口答道:“傻儿子,杀猪给你吃呗!”孟轲一听,高兴得两手一拍:“啊,有肉吃了!有肉吃了!”说完就连蹦带跳地玩去了,望着儿子那信以为真的样子,孟母这才恍然大悟。

她放下了手中活,后悔地自言自语道:“幼子常勿诳,童心不可欺。还在怀着他的时候,我就以此自勉,现在他刚刚懂事,我就来欺骗他。没有肉吃事小,但他以后如果也学我的样去骗别人,这岂不是我教他不诚实吗?”想到这里,孟母感到一阵内疚。为了弥补自己刚才随口说出的话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虽然日子过得艰辛,她仍特地花钱去买了一块肉,回家后烧得香喷喷的给儿子吃。看到孟轲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慈祥的母亲舒心地笑了。

断织训轲

孟轲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母亲就送他去读书了。刚开始的时候,孟轲读得还不错,可久而久之,他就对那些诗书感到厌倦了,因为毕竟是孩子,玩兴正浓,稍微放松管教,便荒废学业。这一点的时机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教育。

有一天,孟子正在读书。因母亲不在身边,他便把书本一放,看着窗外鸟语花香的景色出神。外面传来在草地上嬉闹游玩的孩子们的笑声。顽皮的孟轲见此,心里就发痒了他趁先生没有注意,偷偷地溜了出去,玩了一个痛快。

孟轲回到家,母亲正在织布。一看到儿子身上那脏兮兮的样子,心里便明白一切。她问儿子:“下课了吗?”孟轲倒也诚实,回答说:“是我自己回来的。”

孟母听罢,起身把儿子拉到织机前,拿起一把织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一刀刀割断。孟轲看到这一情形,知道母亲发了脾气,心里害怕。孟母说道:“你中途废学,就像我这块布没有织完就把它割断。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得有学问,学才能成器,问才能博闻,所以要一心一意地求学,只想玩耍将来必是一事无成。就像这块布,原本是一寸一寸织起来的,现在中途割断。就前功尽弃了。读书也是这个道理,要不断学习,持之以恒才能读好。学了一点就不愿坚持下去,也和这块布一样没有什么用了。” 

孟母断织训子,使孟轲深受教育。从此他发奋读书,勤学不息。每当玩心过重时,只要想起母亲的那一席话,便能自觉加以收敛,学业日有长进。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刻苦研究先圣学说,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终于成了继孔子之后的第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人尊称为孟子。 

孟母断织的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但成了母亲教育子女的典范,而且不定期成了妻子规劝丈夫的例子。东汉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出远门求学,可是由于思家心切,才读了一年书便急不可耐地回家了,学业一无所成。其妻恨夫不争气,于是效法孟母,她用剪刀剪断一块尚未织完的绸子。然后,对丈夫:“蚕儿吃了桑叶,吐出了一根根的细丝,千万根丝慢慢地凑起来,才能织成一块绸子。读书求学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有学问,要想有作为,就得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积累知识,不想下苦功,又不愿花时间,是学不以本领的。你中途荒废学业,不是和这块废了的绸子一样吗?”东羊子惭愧万分,立刻又外出求学,最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人的诗文,亦以孟母断织作为颂扬母德的典故。如唐代文坛一杰骆宾王有云:“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奉过庭之严规,遂容情于义圃。”

孟母教子的故事,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著《列女传》和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为《传珍重图》后,更是千古传颂,成为家喻户晓的教子楷模。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母教的典范。

来源:觉之即忘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