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数学差,不是你的错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

 2013-07-02 20: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看中国2013年07月02日讯】先说个我自己的真实故事吧。

我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功课排名前列,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就读的学校规模非常小,一个年级才两班,竞争不激烈,另一个原因是我的确有点小聪明,而且蛮喜欢念书。那年头,学业功课好,加上比较听老师的话,很容易就获得其他课外表现的机会,代表班级或学校去外头参加比赛,也因此当了好几年的模范生,拿了个县长奖毕业。嚣张着咧。数学?对学过心算的我太简单了!

但一上了国中,全都变了。我依旧很用功、大部分的科目考试成绩不是满分就是逼近满分,但唯有数学,我连及格的一半都拿不到。“数学”,光是看到这两个字就足以让我产生头昏想吐的感觉,甚至还更严重些,会紧张到冒汗、肚子痛。老师在黑板上用大大的三角尺跟大圆规画的图依旧精美,板书我能抄的都抄了,但我就是没办法理解这些数字跟图形的逻辑。我慌了。

于是我开始窜改成绩单、窜改考卷分数,或是跟大雄一样,总是以考卷没带回家或是丢了为借口,不让父母签名。虽然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很傻,但当时的我真的快被数学逼疯了,每天提心吊胆。

升上国二,状况依旧没变,但班导师换成了另一位在学校号称王牌的数学老师。一天晚上,全家人都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电话响起,我坐在接起电话的父亲对面,听到他对话筒说“喔!老师好!”的时候,我的眼泪无法克制地决堤了。

好消息是,后来在新任班导师的细心教导之下,我的数学解题能力提升了很多,应该说,他让我学会用我能理解的方式把答案交出来。我心知肚明,我虽然同样考90分、100分,但跟班上数学真的好的同学比起来,我的程度还是很差。我顺利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但我完全没有跟父母商量,就决定去念文组。因为那种根深柢固对数学的恐惧,始终没有离去,高中的数学对我来说更是百倍狰狞的恶魔。

于是我大学念外语、研究所念传播,但也避开做量化研究。工作之后,做各式各样的计画,只要跟数学、算钱、预算有关,我就推掉。我生活节约,不想花钱,因为我不想算数学。但如果我花钱,我也不太在乎多少钱,有没有打折,也不记录开支,因为我不想算数学。我也不做任何投资理财,一切都交给家人处理。

我不知道打开这本书的你是谁。是同样害怕数学的学生,还是正在让学生害怕数学的老师,抑或是担忧孩子数学成绩,正在物色补习班或家教老师的父母亲。如果你都不属于这三者,而是一个非常喜欢数学的人,那么我反而要问:怎么可能?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一位数学家的叹息”(A Mathematician’s Lament),本来也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篇2002年起开始在美国数学教师社群中流传的文章。我看了前五页,就觉得受震撼。而这种震撼,是一种“总算有人了解我”的感觉加上“曾经的恐惧跟伤疤又被碰触”的综合感受。每多读一段,就越觉得明朗,了解自己为何当初会那么畏惧数学。一口气看完全书,仿佛是做了一次心理疗程,把这段影响我人生选择至巨的数学梦魇给重新诠释了,原来数学差,并不是我的错。

作者将数学与绘画、音乐相比,突显出数学教育之僵硬跟死板。原来问题就是出在我们看待这门学科的角度完全错误,将数学当作其他理科的基础,要求绝对的精准跟正确,按照既定的公式,强调快速(为了考试)、强调术语(为了显得专业)、强调一切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使用不到的东西(为了培养数学家……但到底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被培养成数学家呢?)

是什么让这样的教学结构如此稳固?是教科书跟参考书出版社、补习班产业、还是学校教育本身?看完这本书,我再次确认肯.罗宾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 2006 年在TED 大会上的演说的确一点没错:“学校扼杀了创意”,而且是刻意为之。

因为当代的教育制度继承自工业革命时期,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工业需要的人才,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大量产出工业需求的一致性劳动力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学方式必须要有效率、必须要全国一致。美其名是公平,实际上是奴役。如今结合了教科书业者、补习班业者,成了庞大的教育控制复合体。

数学教育特别严重。数学本该是供人无限想像空间的学科,因为不管思考的数学题目多么天马行空,多么不切实际,都无所谓,没有任何现实会受到伤害,除了成绩单。因为害怕错误、对分数锱铢必较,有太多像我一样的学生用背诵的方式学数学,靠著不断解参考书跟考卷上的题目来磨练自己动笔的速度,但从来没有体会过数学的乐趣,连想都没想过数学会是有趣的。

大多数看过这本书的国外读者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或许因为作者揭开了国王新衣的真相,但作者除了对数学教育抛出锐利无比的批判,也在书的第二部分尝试用他觉得真正对学生有益处的教学方式与每一位读者互动。虽然作者只给了几个案例,但我看见了他想要带领学生进入的数学奇妙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我也好希望在我国中或是更小的时候,就能够看见这个世界。如果你是学生,希望这本书可以让你重拾对自己的信心。如果你是老师,请审视自己到底是在教学还是扼杀学生。如果你是家长,请理解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折磨,而那本不该发生,也不该是他的错。

来源:泛科学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