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计划可能夭折
【看中国2013年06月28日讯】城镇化是一个工业经济发展的自然而然的产物,不是凭政府一己之力能够打造的,强扭的瓜不甜,不仅不甜,根本也就长不成。城镇化的驱动力源自农村或农业用地区域内部,农民主动寻求城镇化,而非源自外部例如政府的强力驱动或强制驱动。农民不是傻子,和所有人一样,农民也渴望财富,将农业用地(包括宅基地)变为工业用地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以此为拉动,这才是真正的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有一个前提就是工业抑或者说制造业用地有巨大的需求缺口,制造业可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有充足的青壮年劳力做产业工业,这样农业用地变为制造业用地后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拉动经济。
在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长三角和浙江出现了快速的城镇化现象,因为出口经济强劲发展,对工业用地需求旺盛,不用国家驱动,农民很愿意把农业用地转换为工业用地,中间蕴藏着丰厚的利润,最典型例子就是东莞和顺德,几乎所有的农业用地都转换为工业用地,农民成为地主,每年的巨额分红使农民过上比城里人还要富足很多的日子,羡煞城里人。顺德拥有中国最大的空调制造业基地,有些小村的人均分红超过百万。同时,四川、河南、湖北、湖南等内陆省份的大量青壮年来到沿海地区打工,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产业工人,也为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贡献了最主要的力量。
单纯的无内需而依靠出口的经济强劲发展不可能持续,持续的贸易顺差必然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甚至战争,乾隆时期中国人用茶叶、瓷器耗干欧洲国家从南美挖掘的白银,却从不进口欧洲产品,欧洲国家才想到鸦片贸易平衡贸易,最终导致战争。
中国如果还能够新增1亿以上的制造业就业岗位,也有与之对应的适龄劳动力,那么政府无需投入一分钱,就可以再来一次城镇化,如果没有这么多就业岗位,也没有这么多适龄劳动力,即使投入100万亿,城镇化也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为什么政府是尽浑身解数,资金都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那里空转?总理一月三次强调盘活存量贷款,6月份还是有70%的新增贷款是短期票据?原因很简单,杀头生意有人做,赔钱生意没人做,资本是追求最高利润的,那里回报高就流向那里,实体经济如果回报高,自然会吸引资金流入,从资金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也可以看得出,实体经济利润极其微薄,根本吸引不到资金进入。陆新之
实体经济利润微薄的原因一是普通百姓收入微薄,除了房租房贷吃饭外,几乎剩不了多少,这就决定他们购买商品时,价格是决定因素,价格战激烈,利润自然就低。奢侈品为什么利润高,因为奢侈品的消费品都是类似郭美美这样存款51亿的人,买东西就是为了炫耀,东西便宜它还不要。二是税负沉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房租每年都涨。三是人民币升值,利润每天都在下降。四是工业基础差,科研体制行政化,大学行政化,培养不出良好的科研人才,偶尔有一个,也留学美国不回来了,这就注定中国的制造业只能在低端徘徊,只能打价格战。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能够制造轿车座椅,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能够量产轿车自动变速器,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能够生产汽车线束,没有一家LED企业能够生产白光LED磊晶,不管中外合资还是外商独资的都木有,没有一家企业拥有3G通讯底层协议栈专利,不管中外合资的还是外商独资的都没有,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制造最高附加值的Drillship,不管中外合资的还是外商独资的都没有。我可以给你列一万个领域都是如此,假如你有耐心看得话(一个收费100美刀,只收现金,不要票据,现在都木人贴现了)。即便是在合资企业当中,中资也就充当投资人的角色,经营、采购和技术都在外方手中,中方只是捞点分红罢了。
即便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也面临利润下滑的局面,高房价导致中国员工的工资成本每年都上升,上海和北京的研发人员工资已经高过台北,而提供的价值远不及台北人的一半。看看地球上最伟大的企业台积电就知道。外资纷纷撤离中国是大势所趋,中国不是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成本超出了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企业只得转移到东盟,某些产品在美国生产的成本低于在中国生产,如苹果mac的最后组装工序就流回美国本土,还有Google的手机,也打算在美国生产,以前都是在天津和杭州生产。
中国的实体经济不仅无法提供新增工业岗位,相反,就业岗位正在随外资迁走而流失。所谓的新型城镇化最少要解决5000万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就业问题,而最致命的是这5000万农民大多是老幼妇孺,不是适龄劳动力。你回农村看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适龄劳动力都出外打工了,只剩下老幼妇孺,他们本来可以依靠土地勉强维持生存,新型城镇化把他们都赶上楼,他们又靠什么为生?除了种地,他们别的技艺都没有,建筑工地也没有适合他们的工作。有人会说,把制造业都迁回内地嘛,那沿海的制造业呢?沿海岂不要反城镇化了。
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就连官方都承认就业压力前所未有,你还大声嚷嚷着新型城镇化,再把最少5000万农民推向就业市场,你这跟自杀有区别吗?
所谓的新型城镇化还需要天量资金,有人说40万亿,上一届政府搞的4万亿都已经留下了一堆问题,也让房价坐上了神十,涨到了天上。即使只有十分之一,4万亿,恐怕也难了。6月份为什么央行痛下杀手用收紧流动性整顿商业银行?原因很简单,商业银行嗅到了大规模放贷的前兆,一个是城镇化,一个是审批权下放。两者加在一起最少10万亿的贷款要发放,中国今天的固定息差是银行最主要利润来源,谁放贷越多,谁的利润就越高。
商业银行们纷纷布局,提前占位,6月贷款发放不是近乎疯狂,是绝对癫狂。6月前10天,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一万亿,而整个5月的新增贷款仅6674亿,这么快的增加历史上没有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4家主要银行中有一半的银行这10天增加的贷款比其6月的限额还多(其中邮储多1000多亿,中信多500多亿,民生、平安多300多亿)。6月前十天全国银行新增贷款中70%以上是票据,部分银行票据占比之高尤其需要关注(恒丰98%,浦发94%,光大79%),这不仅不可持续,还潜在风险,而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这被各方认为是信贷空转,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的政策不是没有落到实处,是根本就没有做。
央行察觉商业银行的疯狂后,立刻痛下杀手,收紧流动性,shibor也做神十上了天,央行如果连续一个月收紧流动性,极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即使有20万亿存款准备金恐怕也无能为力。恐慌一旦蔓延,威力绝对惊人。最终央行不得不放水。
不过城镇化呢?最少也得10万亿,那么央行该怎么做,再收紧流动性?那不就等于要了新型城镇化的老命?如果放手不管,风险有多大?1个月新增5万亿贷款,全地球都要惊诧了,难道中国人疯了?
新型城镇化还是夭折了比较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