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为孩子小升初择校 中国家长们难眠

【看中国2013年06月27日讯】(看中国记者周悦编译报道)据《纽约时报》6月26(周三)报道,下一周,在中国各地数百万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将会经历他们的期末考试。还剩一年的小学教育,他们的父母就会纠结着为他们选一所中学。

对于很多大城市的中国家长来说,痛苦的思考是像这样的:我们孩子的教育需要有多中国化?多西化?有中间地带吗?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这个晚上睡不着觉。她几乎快疯了”,北京芳草地小学一位五年级学生的母亲马女士说。

面对给她11岁的儿子选中学的挑战,马女士很是困惑。“我很担心他未来的学习”,她说。五月份她把儿子带到美国游览学校,但是那没有产生任何决定。

“他感到很美国化,但是他的朋友在这里。他想留在这里。我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好,但是我又想让他有探索和创造的空间,而不只是从书本上学习”,只透露了姓氏的马女士说道。

接下来的是价值观问题,这使得她倾向于美国。“我认为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和道德很好”,她说,“但是现在这些不再存在了。而他得学习如何当一个正直的人。”

在中国,家长们强烈的忧虑,部分也许反映了一种“虎妈”和“狼爸”的想法。但他们也谈到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定位。就像全世界的父母一样,他们也想给孩子最好的。

有些人倾向于一个更中国化的教育,因为考虑到语言太困难了,错过了成型的这几年,就永远赶不上。

“我认为很难有真正的双语教学”,另一名五年级学生的母亲邱冬(音)说。“我认为你必须要选一门语言。”

在美国很多年以后,她和她的家人回到了中国。她为两个儿子试过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现在是一所中国学校,并认为中文路线最好。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真正学习语言,那么小学是不够的,”邱女士说,并举了她小时候的经历作为例子。她15岁的时候就和她10岁的妹妹到了美国。现在,“差别很大,”她说。邱女士中文很流利,包括书写。她的妹妹则不然。

“你需要传统的汉语,知道怎么用,它的形式和语言结构,”她说。“你需要明白的不仅是语言还有整个文化背景。你得知道整个系统是怎么运作的。”

对她来说,答案是另一所精英中文学校。就像芳草地的一些家长一样,她希望她的儿子Oliver考上竞争激烈的北京四中。

这件事需要平衡许多巨大而通常是矛盾的因素——文化、身份和钱,张乔(音)说道,她是一个德中混血的五年级学生Natalie的母亲。

“事实是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两种文化之中”,张女士说。

她决定选择北京八十中的国际化潮流。中国学校越来越多地提供国际潮流,学生们需要外国护照才能进入,那里可能会提供国际学位的课程。

对张女士来说,不像马女士和邱女士,钱是一个问题,跟许多人一样。Natalie在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待过一段时间,但是花费很高。“那是我所有的存款!”张女士说,“我做不到。”

在北京的国际学校,单每年的学费大约是23万人民币,或者说超过3.7万美元,当然这也取决于孩子的年龄。

对一些全球化的中国父母来说另一个负面因素是他们在国际学校里看到的外籍“泡沫”,他们感到这让他们的孩子远离了“真正的”中国。一些人说中国孩子在那里可能会有社交和语言劣势。

张女士说公立中国学校会更好地教中文,并要求学生形成一种过去对长者的尊敬。她很满意这一点。她的女儿感到很德国化,但是“我们不得不教孩子如何学到这两种文化中最好的部分”,张女士说道。“这是下一代,世界看起来将会像这样。”

许多像张女士这样的家长更喜欢中国学校里的国际潮流。但是也有忧虑:这些可能会在两者之间,既不是真的中国式也不是西式教育。中国的公立学校被教育机构和政党严管着。一些人担忧这些学校通常是通过一些决定和经济情况很模糊的机构来聘请外国老师,聘金太低也可能没有经验。

或许难怪一些父母为孩子的择校而睡不着觉。他们想要西方教育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但又不想要花太多的钱和国际学校的外籍“泡沫”;又想要中国学校的文化熏陶,语言和数学能力,但是又不想让孩子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激烈的竞争带来的筋疲力尽。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变得有道德和全球化,既中式又西式。没有学校看起来可以提供所有这些。

加上在价值观的冲突混合中有太多选项,选择对于很多人来说感到真的很难。

点击看原文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