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日本平民百姓眼中的中国(组图)
这是第四次踏上日本土地,在东京六本木高大的写字楼里,看着楼外如蜘蛛般大小,来来往往的人们,我好像置身于世外。(摄影东京六本木-丁目)上世纪80年代,70%的日本国民比较喜欢中国。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喜欢中国的日本人在减少。
摄影九州福冈博多。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日关系史教授刘杰认为,造成日本国民对华好感度下降有很多因素,有历史认识问题、领土问题、经贸问题、中日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等,很多问题聚集、纠缠在一起。
摄影东京上野。
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这几年来,三氯氰胺,苏丹红,老酸奶,一个接着一个不时地爆料出来,何时是个尽头呀?
摄于广岛靖国神社外。
据调查显示,中日两国各有约九成的国民,是通过本国的媒体报导,作为瞭解对方国家或中日关系的信息来源,反而以旅游或与对方国家朋友接触这种直接交流体验方式的人,极其有限。这说明两国媒体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摄影大阪难波。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日本的国民还是有一些压力,心情还没有调整过来。日本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低迷,至今已有20多年,去年GDP增速是-0.9%;而中国最近30年来,经济蓬勃发展。两国经济一冷一热,让很多日本民众心理难以调适。
在日本的大型百货商店,都提供中文导购服务,服务员有日本人,也有中国人。很多店可以刷银联卡。到日本血拼的国人不在少数。
摄于大阪难波。
因为这使战后乃至近代以来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30多年前日本开始对中国援助时,日本没有想到的,中国会发展成这样。
摄影东京筑地市场
摄于大阪难波。
看待历史问题,两国国民视角不同。摄于广岛天守阁外。然而,更多的日本人是和1945年以后的历史对话。当时日本产生了新的宪法,建成了民主国家,伴随的是经济的高速成长。很少有年轻人会把过去的战争和当今的日本联系起来去思考,去认识日本。
摄于九州福冈博多。
这之间就有一个很大的差距。这样两个国家去对话的时候,就出现一种状况,我们中国人认识现在的时候,总喜欢把近代史上受屈辱的这段历史和现在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强大的国家这样的思维联系起来。而日本人认为战后我们一直在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没有侵略的问题。他不会把现在所发生的问题和战争联系到一起。
摄于大阪难波
日本也有看手相的呀,摄于东京上野
面对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的言行,中国人同样满腔怒火、义愤填膺。越是愤怒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越是危险的对手,越要研究它、学习它。面对日本这样一个国家,我们确实无法准确预言它的未来;但面对充满变数的未来,我们国人必须有所思考、有所准备、有所作为。
在北京地铁里,戴口罩的少之又少,摄于东京新宿地铁。坐飞机从国内飞到日本,再从日本飞到国内,两地空气质量明显不同,也让我理解了奥运时老外来中国为什么带口罩。
摄影东京新干线站。
现代化程度天壤之别。大的方面不说,因为所谓飞机,高铁等中国也有,但究其成熟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日本弹丸之地,铁路纵横交织,如蜘蛛网般密布在日本的国土上,所有能够自动化的地方和岗位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无处不在的自动售货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摄于广岛。
日本把400型高铁技术卖给了中国后,便马上推出了更新的700型列车。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谁都不会把最新的技术卖出去的。要想强大,靠谁都不行,国人当自强呀!
服务意识天壤之别。在日本,衣食住行从大到小无不体现出最细致入微的服务意识,从洗手间的设计到早餐橙子的切法、到付款时服务员替您付款都体现出对人最大的尊重。服务人员对来宾的礼遇可谓贵宾待遇,来去皆低头行礼,进出都问好致意。
他们的欢送一直要到目不能及才离开,而且离开前,一定要鞠个躬。鞠躬也绝不是随随便便,而是一直鞠到70度看到自己的脚尖为止。摄于东京成田机场。
摄于东京-大阪希望号新干线列车上。
乘务员在离开车厢前都向大家鞠躬致敬,不管你是在注视她,还是在睡觉……
只有三、五步的小路口,即使红灯亮了,也没人过马路-摄于东京六本木。法律意识天壤之别。日本已经是发达的法治社会,而国内仍然在建设法治社会,根本上还是人治。
摄于九州福冈。老太太走路慢,红灯亮起时,没有走到马路对面。车辆还是静静的等待,没有鸣笛催促,远处的红色小车没有起步先行。
摄于大阪难波蟹本店。
商品质量天壤之别。日本商品全是明码实价,而且价格相差不大,且没有假货。各种食品和商品的标准远远高于国内。也不存在假钞,你到日本买东西会发现没有人会拿着钞票验明真伪。诚信的社会环境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成本。
星期日,大街上空无一人 - 摄于东京街头。
社会管理天壤之别。由于具有普遍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操守,社会贫富差距较小,公正和正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日本社会的管理非常开放,从无人值守的政府大门、警察署,到无人看管的体育场、公园等等,处处都体现出一种自信自律开放自由的社会管理模式,无需“维稳”,即可和谐。
摄于东京筑地市场。
和日本人谈起日本社会,他们常会说起一个词:一亿中流。日语也是这四个汉字。意思是大约一亿日本人自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处于“中流”水平(日本人口1.28亿),与统计结果也大致吻合。日本国土面积小,比较注重经济的均衡发展,重视通过二次分配等各种手段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产生太大的差距。
摄于东京新宿。
东京是全世界生活费用最高的城市,整体工资水平相应地比日本其他地方高,但也只有10-20%的幅度。而且,除了医生、律师等少数行业外,各行各业的工资收入没有太大的差别。日本各大企业的社长(即总经理)的收入高于普通员工的倍数也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
筑地市场:日本最大的鱼市场,坐地铁“大江户线”就可以到。
筑地市场紧挨着品牌店林立的银座,在东京的饮食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