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参观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北川的废墟。(图片:原文配图)
【看中国记者林雅丽编译报道】据英国《电讯报》5月11日(周六)报道,在北川的绿宝宾馆接待处,一个卡通熊猫在迎接游客。
这是北川,中国的一个农村城镇。整整5年前,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一场毁灭性的7.9级地震袭来,北川2万居民中约有一半人丧生。四川省大片地区变成了地狱一般,混凝土废墟中混杂着罹难者的肢体。虽然确切的死亡人数仍是一个谜,但据信高达9万人死亡,其中数千人的是儿童。
今天,北川的废墟看上去如凝固的历史,现在保留下来的几乎与当年倒塌后的情景一样。北川被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纪念馆,在那里游客可以亲自见证这个中国西南山区角落遭受的蹂躏。
一位地震死难者亲属在北川废墟上悼念死者。(图片:原文配图)
不过,虽然北川的幸存者早已离开当地-搬到一个14英里外的新的城镇,但是仍有一个问题阴魂不散:那些在2008年地震中丧生的孩子们的命运。
至少有5335名儿童丧生,很多是被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学校”砸死-直到今天,他们的死亡仍是围绕该地震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北川纪念馆提供了那些遇难政府工作人员及救援工作的详尽资料。但很少提及罹难者中那些孩子,也没有永久的纪念牌匾标志着他们的墓碑。
一位妇女在被摧毁的学校废墟上找不到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而哭泣(图片:原文配图)
虽然官方叙诉了一个政府英勇救援和快速响应的版本,另一种版本诉说的则是腐败、贪婪和无能,造成四川省最脆弱的公民们的过早死亡。
“[前总理]温家宝在多个场合表示,应该有一个调查[为什么这么多孩子死了],但这个调查从来就没有做过”,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对周日电讯报说,他因试图将死难学生罗列记录下来而在2011年被拘留。
“我们已经给相关部门发了数百个请求,但它们都没有给予直接回答。我们感到非常沮丧和绝望。”
“选择性发布”罹难者名字,表明当局害怕承认是建筑质量问题和管理不善造成的这么多人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艾未未说。
在北川的地震纪念馆,它把自己描述成世界上唯一以这种方式进行纪念的地方。
在玉龙南街(音),那里几乎所有的政府建筑都受损。在每一栋这些建筑外,都用漆黑的标示牌精心列出死亡官员的名字,及那些幸存者所取得的成就。但在一片瓦砾和怀念之中有明显的遗漏。
在北川中学旧址的外面没有任何牌示。据报道,北川中学的2900名学生和教师中,有1300人死亡。一束花卉标志着当年学校曾站立的地方,但没有列出死难者姓名,甚至没有一个标示确认北川中学的存在。
(图片:原文配图)
北川永昌幼儿园的旧址,现在是包围在绿色铁丝栏里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有一个白色的横幅,请游客悼念那些丧生的教师和学生,但并没有提及死了多少人,也没有对他们的身份有任何的记录。
“我想,我能理解那些失去孩子的家长们的悲痛”,在为该幼儿园罹难者烧冥币的30岁的老师崔晓林(音)说,“来到这里后……我能感到他们的痛苦无以言表。”
另一名哀悼者,她要求记者只称呼她为陈小姐。她说,当时在灾难发生时,她在幼儿园里面,“我们才刚一开门,地震就来了”,她说,“很多孩子死了。”
她对触及这个敏感话题看上去明显很紧张,拒绝做进一步的谈论。和她一样,很多失去亲人的人都不愿重温2008年5月12日那个悲惨的事件。
但人们也常私下议论,认为地震的官方解说员在试图将那些罹难的孩子们从历史中抹去。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竖立一个纪念碑,给学生们立一个简单的石碑,我们都会觉得政府履行了他的职责” ,在四川成都敢言的作者和博客李承鹏说,他参与了在北川的救援工作。
“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是未来,但他们根本就不敢。”
“他们视死亡为数字,是GDP,所以只算成年人,没有必要包括孩子”,李承鹏补充道。
在受打击最严重的村庄和乡镇,一些孤独的声音在继续讲出地震中那些年轻受害者的真相。
周兴荣(音)拿着她的儿子卢前亮的照片(图片:原文配图)
“我觉得是那么的不公平。它显示了完全缺乏对孩子们的尊重”,周兴荣(音)说。她15岁的儿子卢前亮在附近的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罹难,该中学罹难的估计有300人。
“我们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旧址上,给孩子们建立一个纪念馆或纪念碑,但是他们把那里变成了一座商业楼宇。”
像中国很多妇女一样,周女士只有一个孩子。她因自己的坚持,多次被当局拘留,她曾一度前往北京去抗议后被关押。每一年,在地震周年前夕,她都会再次遭到恐吓,试图阻止她继续抗议。
“我们没有人权”,47岁的周女士说,她的水和电力供应最近被掐断了,她相信,当局这么做是试图迫使她沉默。
从北川的废墟沿着一条新的双车道柏油路,开20分钟车程,就抵达了新修的永昌镇。永昌这个名字,据报道是温家宝提出的,虽然很多居民只叫它新北川。
在地震五周年前夕,当地的宣传部门官员对记者表示,没有高级领导人可以采访。
尽管当局企图让周兴荣沉默,她继续展开活动,要求官方正式承认发生了什么。
“我们已经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她说的时候,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我们也不会再有孩子了。”
(译文有删节,点击看原文)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