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国际或停办 谁为贵族生负责?

这是一家公立名牌大学和一家民营教育企业的战争,不是拉锯战,而是踢皮球战,夹在中间的,是一家年学费达10万元的贵族学校,和它的1000多名学生。

“闹了半年,五一假期消停了几天,但事情没有完,”5月2日,张明(化名)对本报记者说,“我们现在暂且观望,看看这1000多名孩子会怎么被安置。”

张明是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以下简称“剑桥中心”)的申诉家长代表之一。这家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剑桥国际课程学校”,是“洋高考”热潮中的一块跳板。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的学生们,都不打算参加国内的高考。家长们为他们缴纳了每人一年10万元的学费,希望他们在这里完成4年高中学业后,直接报考境外高校。

然而,张明们为孩子设计的这一锦绣未来现在却遭遇重创。

由于两大合作方上海师范大学(下称上师大)和优联这两大合作方之间的破裂,剑桥国际面临停办——一旦有招生资格的上师大撤出,无办学资格的民营合作方上海优联将无法把这所学校维持下去。按照协议,双方合作的终止日,就是即将来临的2013年5月18日。

“看上去这么名牌和正规的学校,说停办就停办,这不是儿戏吗?”这让此前冲着“上师大附中”这个金字招牌而去的家长群情激愤。从去年12月起,他们到上海市教委申诉,在上师大行政大厅支起帐篷夜以继日地申诉,最终惊动上海高层。

在市领导的关注下,4月26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师大校长张民选与剑桥国际的100多位家长代表举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会。“这次对话,上师大校长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态度。但问题能不能解决,还要看。”张明手持一份那次沟通会的会议纪要告诉记者。

品牌组合的光环

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创办于2005年,是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优联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优联)合作举办的剑桥国际课程(IGCSE和A-Level)培训项目。

剑桥中心号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剑桥国际课程学校,课程设置两年国内高中传统科目,两年“A Level”国际课程。发展至今,学校已有A-Level学部(上海九亭校区)和IGCSE学部(上海市桂林校区)两个校区,154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团队,其中外籍教师68人。在校学生超过1000人。

上海师范大学属下的上师大附中,是上海8所“一流一等市重点”高中之一,人称“八大金刚”名校;民办教育机构优联,则是上海知名的高中国际化教育机构;优联的负责人梁洵安是业界知名的“留洋推手”,据称“在10年间将100多位学子送进牛津和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 并因此在去年还被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授予 “杰出贡献奖”;剑桥考试学院的品牌就更是不在话下。

这几个金字品牌组合在一起,对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吸力不言而喻。“当初把孩子送来,很大因素就是冲着上师大附中的牌子来的。”张明说,基于此,家长们不惜重本,以期让孩子从这里起跳,考取一家优秀的国际性大学。

“这些学生的父母都有不小的财力,而且生源优质,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比较优秀。”剑桥国际的一位教师介绍说。

这样的教育平台,自然价格不菲。剑桥中心的一位家长向记者出示的票据显示,这里每人每学年的学费达10万元。以全校1000多名学生计,学校一年的学费收益即超亿元,4个学年就是4亿元。

一切看来都是完美的组合,资源、品牌、金钱的合作各得其所。然而,学校的危机隐患似乎从一开始就种下了。

这从上师大和优联合办剑桥中心的协议中可见一斑。

内斗与分裂

据了解,上师大和优联合作创办的剑桥中心,是作为继续教育的一个培训项目。由上师大提供品牌、场地和办学资格,由优联出资并控股,为项目运营商。知情人士透露,上师大在项目中股份占比不到10%,对常规运作参与较少。双方合作分三个时期:2005年12月7日至2010年12月7日,为优联与上师大双方的第一次协议合作期。2011年5月18日至2013年5月18日,为双方第一次续签协议合作期。

两次合作协议的期限都比较短,一次5年,一次只有2年。两次协议之间的2010年12月8日至2011年5月17日,则是无协议合作期,双方在无任何协议依据之下维持了6个月的合作。

“第一次只签5年,是因为已经够4个学年一届了。那5年里上师大发现,剑桥国际的运作并不规范,所以5年到期后,就有过终止合作的犹豫,但又没下得了决心,所以第二次就签了2年,相当于过渡期。“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剑桥中心不属学校性质,只能算一个培训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而优联方也不具备办学条件,因此不能收取学费。而只有上师大才具备这一资格,所以上师大同时是剑桥中心的资金托管方。

“上师大认为自己要为自己的品牌担责,所以为了规范化管理,必须控制部分办学保证金以保运转更加稳定,这和优联的诉求产生了冲突。”上述知情人士称。

而优联方面则不满上师大“抢权”,指责后者“卡经费拨付,让优联四处举债,卡密码账户不让中心正常工作,卡合同签约让团队人心惶惶,卡招生权力让中心断绝财源”,怀疑上师大要“驱逐梁洵安和优联公司接管地盘”。

不稳定的合作终于在2012年底崩盘。

2012年11月1日,优联与上师大双方签署了一份《关于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协议到期后善后处理的补充协议》,约定第二次协议于2013年5月18日到期后双方不再续签,且自该补充协议签订之日起,双方均不得以“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名义对外进行招生。

据上师大校长张民选向家长代表们称,主动提出终止合作协议的是优联。另有知情人士称,优联当时正与另外一家机构洽谈合作以取代上师大,但最终没能谈拢。另外,优联方上报了一个中心的新名,但至今未获上海市教育部门核准。

对于双方的终止合作,家长们起初毫不知情。直到去年年底的一次家长沟通会上,才由梁洵安告知家长们,“对大家来说,就像晴天霹雳。”张明描述说。

风波由此爆发。

对决僵局

得知剑校国际即将停办后,12名家长起草了给上师大张民选校长的一封信。向上师大讨说法的诉求开始启动。“最理想的结果是双方继续合作,共同负责,保持原生态。”张明说。

这是一场迷茫而艰难的持久战。

今年3月24日晚,部分家长在上师大校园里支起帐篷,日夜驻守式表达诉求,要求上师大继续与优联合作,或退一步,明确表态如何对在校的1000多名学生负责,拿出保证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稳定的具体方案。

“我们愿意高价将孩子送进这所学校,主要是冲着上师大附中的牌子来的,现在学到一半却被釜底抽薪。” 一名来自浙江的家长显得后悔莫及,他的孩子去年考上的是浙江省重点高中,因为考虑到要出国,最终选择了这里,没想到落到如今的结果。

在家长们的压力下,今年4月1日,合作双方又签署了《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过渡期管理协议》,再次明确双方不再续约、剑桥国际停止招生。但双方承诺协议终止后,在剩下的3年过渡期内,在读学生可以继续使用“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名义,双方共同保障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

优联方面表示,合作方变更不会影响在校生课程及考试安排,今年将与沪上其它中学合作建立新的招生渠道。

4月24日夜,上师大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详细告知双方合作终止的期限,并称,“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郑重承诺,不管出现何种情况,将对剑桥中心(桂林校区、九亭校区)在读学生负责。”

但家长们对这些承诺并不满意,“上师大拿什么具体的措施来为这批孩子负责?”他们要求双方继续维持原先的合作,直到剑桥中心在读生全部毕业为止。

4月23日,优联发给上师大等机构的一份函件,令家长们更加紧张。这份文件称,优联“放弃对上海师大剑桥国际中心的权力,全部交由上海师范大学接管”。并“要求上师大党委在5月1日前派出管理人员,与我司洽谈接管方案”。

一场场的沟通都没有结果。上师大与优联又相互发函,宣示自己克日撤离,1000多名学生成了被互踢的“皮球”。

三方矛盾愈演愈烈,终于引起上海市领导关注。4月26日,在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楼,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师大校长张民选与部分家长见面沟通,对话从上午9点持续到零点30分,三方才达成一份“临时协议”。

一份有三方代表签名的会议纪要显示,这一临时协议的要点是:上师大与优联分家,由优联接盘剑桥中心。但并无办学资格的优联要找到合适的合作机构才能启动继续招生。也就是说,连上师大剑桥国际这个名称,以后也不能再使用。

“原来我们坚持上师大和优联保持原先的合作,直到学生毕业,现在看来不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明确由优联来接盘,暂时观望一段再说。”张明对本报记者说。

她表示,事情闹到目前这个格局,部分家长认为有被办学机构“联合欺骗”的嫌疑,不排除未来通过司法渠道求得问题的解决。

原标题:贵族生的等待:剑桥国际“停办风波”调查

本文留言

作者李伊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