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周四刊登独家新闻《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香港亲中《大公报》周四发出习近平打的问民生的报道,几小时后又被指是假新闻,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新华社先证实后辟谣的举动也令各界质疑,深感蹊跷。
香港《大公报》周四刊登独家新闻《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并附上了大量照片,言之凿凿,有根有据。随后该新闻被海内外多家媒体转载。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也于下午2点说:交通部门证实“总书记打出租”确有其事。当天,大陆多家晚报以“习近平打的问民生”为题进行头版报道,然而,三小时后,新华网却突然发消息称,“习近平乘计程车”系假新闻。紧接着,《大公报》也在网站上刊登致歉信,而微博上所有有关讨论转发均被删除。记者周五尝试在各大微博搜索相关信息,但均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事件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令外界深感蹊跷。英国广播公司周四说,《大公报》由于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因此报道没有被媒体质疑,而《大公报》否认这一报道的真实性后,仍有分析人士质疑其此番否认背后的原因。
本台记者周五致电《大公报》中国新闻编辑部,但对方未作任何回应就挂断了电话。
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辑蔡咏梅周五告诉本台,先不论新闻真假,从报道的手法、用词来看,中国仍然是个皇权社会。
“不管(新闻)真与假就搞得很大,好像很了不起的事,其实这个算什么?在一个民主社会,最高国家领导人私下沟通交流,走动民间是一个很平常的事。但是中国就变成一个好像天大的新闻。而且用的词什么‘微服私访’都是好像乾隆皇帝、康熙皇帝做的事一样,我们中国现在还是一个皇权时代,实际上现在中国领导人就是个皇帝。”
蔡咏梅又表示,从网上公布的习近平那一天的行程来看,可能确实腾不出时间来‘微服私访’,从这一点来看,也许该新闻确实是造假,而由于目前大陆造假成性,炮制一篇假新闻并不奇怪。但也不排除由于新闻刊登之后造成的影响不好,迫使官方宣布新闻系假造。
“如果是真的为什么要辟谣呢?是不是本来他们是作为一个正面的新闻来报道的,但是发现新闻出来以后引起的效应,对中国的现状的看法可能反而是负面的,所以要求否定它。如果是假的,《大公报》为什么会有这个新闻?就这一点讲,中国现在是造假成性,什么都是假的,假新闻我们经常看到在大陆的媒体上作出来的。”
德国之声也引述媒体人北风认为:习近平打车这事为真可能性更大,宣传部把握不定民众反应,只好借大公报出口转内销,一看反应不妙,只好把大公报牺牲了。
香港《经济日报》周五则引述互联网人士树文称,整顿媒体的通知发出没几天,就出了个活靶子,太巧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媒体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新闻资讯。话音未落就发生这样的乌龙,令不少民众猜测这是中宣部为了收紧媒体报道而有意制造的“钓鱼”新闻。
不过,资深媒体人昝爱宗周五表示,“钓鱼”的可能性不大。
“习近平刚刚当国家主席也才一个月,一个月就这样,我想这样拿习近平来钓鱼的话也太可笑了。再说你新华社自己都认可的。”
昝爱宗又表示:“有可能是这个新闻没有经过他们(新华社)的渠道发布。香港《大公报》其实也是共产党在香港投资办的报纸,但是它又算为境外媒体,引用的程序渠道都是错误的,所以定性为假新闻。如果仅仅是假新闻的话,他应该来披露,比如谁造假的,都有哪些人,司机碰到的是不是一个造假的人?如果你不说清楚,就直接说是假新闻,让人家更加疑惑,可能不是假新闻。”
香港《明报》周五引述《大公报》员工私下透露,撰文的王文韬、马浩亮招牌很大,王更曾在新华社任职,不会故意制造假新闻。
也有分析认为,事件凸显了中宣部内部混乱,不能达成一致。
香港《苹果日报》的评论文章则指习近平要微服私访,说明他极不信任现时的情报系统及汇报方式,认定自己被虚假信息包围,要亲自寻找真相。换言之,中共的官僚系统不仅无助他决策,反会误导他,令他作出错误决定。如果北京的士问题也要以微服私访去了解实情,则更大的问题,又怎能依赖这个系统的信息呢?会否因为这个巨大副作用,中共才决定此乃假新闻,要《大公报》吃死猫呢?
香港《阳光时务周刊》创办人陈平则称:“在中国这样一种独裁文化下,要编造出最高领导人打的的(新闻)是不得了的事”,直指事件荒谬绝伦。
(原题目:习近平打的问民生被指假新闻 外界感蹊跷究竟谁撒谎?)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