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资本主义
威权 资本主义

(James McGregor)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威权资本主义的挑战》一书中,猛烈抨击中国最近的发展路径,及所谓的「威权资本主义」。

麦健陆的论点和我在本专栏中多次讨论的观点相当吻合,即中国的经济模式只适用于当下情境,其唯一的原因,就是中国才刚迈出发展的脚步;也就是基期低,所以很容易达成高经济成长目标。但这条发展路径未必能够延续下去。

尽管中国已经实施市场经济多年,但政府在经济所扮演的角色却日益吃重。大型国企拥有政府的补贴和优惠待遇,使其仍主导经济走向,令私人企业和外商公司处于极不利的竞争地位,麦健陆认为,这将损害中国的长期展望。

随着中国决心要创造自己的全球品牌,政府刻正制定许多法规与制度,但看来却似乎愈来愈倾向贸易保护主义了。

虽然加入WTO已逾十年,但中国却回头拥抱国企,而不是更进一步进行市场改革,扩大私企的分量。国家经济掌控在长期享受国家补贴、低利贷款及政策优惠的大型国企手上,是没有办法产生真正有能力、管理良好、具创新能力的公司。照这么发展下去,中国将无法在全球市场与靠真本事经营的跨国企业竞争。

长期而言,我们不必太担心中国国企将接管全球,因为它们是政治下的产物;不过国企毕竟享有政府的巨额补贴,一旦进入全球市场,足以摧毁许多有前景的行业。美国和欧洲的太阳能与风力产业,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为何全球品牌企业又前仆后继前进中国,或在中国扩大营运呢?不同产业有着不同的故事。

目前科技和先进工业在中国似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的长期目标是向这些公司学习,透过吸收和再造的中国科技来取代它们。不过,不少零售业和消费性产品业者却有不错的发展。

中国需要扩张消费部门,以降低经济对出口和政府基础建设支出的依赖。中国消费者透过具有效率的零售商,取得物美价廉的商品,有助于政府达成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目标。只要符合中国的利益,这家公司就会经营得很好。

全球企业争相抢进中国市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成长。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是全球唯一一大型成长的市场。

中国在基础建设耗费数十兆美元的资金,包括打造子弹列车、地铁系统、核电厂、机场、港口、炼油厂、输电网路,族繁不及备载。如果你所从事的是电力、航空、电信、电脑或物流等产业,除了中国,还能去哪里生产制造呢?

中国因已开发国家政客在财政上的失职而大出锋头,美国因应中国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把自己整顿好再说吧!

原标题:威权资本主义--今周刊「谷月涵看台湾」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