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李体制”没有胡耀邦赵紫阳的政治勇气

本届“人大”17日闭幕,去年中共十八大宣布的“习李体制”从程序和法理上正式确立。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本届“人大”确立“习李体制”的分析评论。

香港《明报》署名锺鸣九的评论称:“中共从胡锦涛时代开始强调集体领导,总书记不再被称为‘核心’。人们都把总理温家宝与胡并提,称为‘胡温体制’。如今,人们又把习近平、李克强并提,称作‘习李体制’。不过与胡温体制不同的是,温家宝在中共党内排名第三,而李克强在党内排名第二,仅次于习近平。因此,习李体制更加名副其实,习李时代也会更加突显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特色。”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张华的评论称:“自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八大出任中共总书记,到今次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大会,习近平的视察、讲话等,都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且颇有威严。相反,江、胡刚上台时像个小媳妇,战战兢兢,不敢过于表现自己,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党八股、打官腔。”“在中共党内,一个领导人的强势与否,关键并非当选时的得票率,也非名义上得到甚么职衔,而是他的亲信心腹能否占据要津,背后的支持势力是否根深叶茂。”“除非习近平能在短时间内安插更多的亲信去掌握军政企大权,否则必须不断输送利益给这些政治势力,才能维持这种‘强势’!”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近期中国的左右新老各方都有失望之感。其中左派和老人认定习李要走新路,所以要抛出‘邪路’之说来加以束缚,而习李登台之初的表现,令他们有危机感;右派和新人类们,对习李在意识形态上的言论,极为失望,相信改革可能只触皮毛,难动根本,中国难以步上人们期望的民主、宪政之路。对更大的人群来说,是对今次北京人大、政协会议失望,因为政治上当局加强管控,甚至禁止提宪政二字;在人事上,虽然大局按中共十八大的框架搭班,但在人大、政协的人事,从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这样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可养尊处优的人大政协常委,出现毫不掩饰的抢夺和分赃;在改革上,机构改革进一步退三步;甚至在民生上,也无切实可行政策。”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社论称:“习李体制在中国政坛是太子党加团派的最强拍档,海内外对他们推动政治改革期望甚殷,但从新领导层在几次重要会议上的言论来看,他们所选择的政改起点是早在1980年代就提出的政企分开,相比1987年中共十三大,即赵紫阳时代力主党政分开,习李的政改主张已是严重倒退。” “习、李接班之初,虽然在整顿官场作风和军队纪律、在应对钓鱼台和北韩核问题等方面表现出强势,在公布身世、利用微博发布讯息等方面表现出与时并进的宣传能力,但是,一旦触及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他们就判若两人,没有胡耀邦、赵紫阳的政治勇气。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所谓反贪风暴、所谓作风转变,结局只会是空谈误国。如果到今年秋天中共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时,习、李在政改方面仍维持在空谈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对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没有明确承诺,他们与民间舆论的蜜月期势必宣告结束。”

(本文有删节)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