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雪:宽容多元
--加拿大在全球推动宗教自由
加拿大成立宗教自由办公室
选择在位于大多伦多北部枫叶镇的阿马迪亚穆斯林(Ahmadiyya Muslim)社区的清真寺,宣布成立宗教自由办公室(Office of Religious Freedom)。相信加拿大总理和参与者是费了一番苦心的。
二月十九日这一天异常寒冷,几百辆车蜿蜒开进这座矗立在冬日肃穆环境中的白色清真寺的院落。各种肤色、各种样貌、各种装扮的人陆续抵达,有的和熟人攀谈,有的观看清真寺内的装饰和图片,有的询问仪式相关事宜。人们秩序井然地排队登记,进入大堂。
我走进大堂,大多数人已经落座。看着六百多人在一个诺大拱顶的大堂中环形而坐,我深受感动。这六百多人来自上百个不同国家,代表数百个不同种族或族群,从属于数十个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大家彼此礼让尊重,友好和睦,都急切地等待加拿大总理哈珀的到来,宣布成立宗教自由办公室的消息。
而此时此刻,世界上多少国家和地区正发生着宗教迫害、种族仇杀、恐怖袭击;多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由于宗教和信仰正遭受酷刑虐待和杀戮。维吾尔穆斯林、藏传佛教徒、法轮功修炼者、基督教地下教会,以及许多不同的信仰和修炼群体,在中国正遭受着深重的苦难。他们怎样设想今天这里的场景?
我在现场见到应邀出席观礼的西藏代表、流亡议会北美议员诺布才仁和藏传佛教僧侣洛桑噶哇等人,赶紧上前招呼,他们显然都很兴奋。法轮功修炼群体代表周立敏也从渥太华赶来,她说,相信加拿大成立宗教自由办公室,一定会更加关注法轮功在中国受迫害的状况。我和民主中国阵线的代表罗乐、高升、乐群在场向国会议员大卫.斯威特等游说,介绍藏人自焚事件和民主运动对藏人的声援。
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乃核心价值
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长兼多元文化部长肯尼在致辞时强调,加拿大为宗教信仰遭受迫害者提供了保护,这些人来到加拿大,也丰富加强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社会。他并感谢在座的每一位为捍卫宗教自由的原则贡献了力量。人们对肯尼这番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加拿大总理哈珀在演讲中开宗明义地表示,成立宗教自由办公室是为了在全世界捍卫宗教及信仰自由。
哈珀在其十几分钟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中国的宗教信仰迫害情况严重,他指出:“在中国,基督徒不能正常信教而被赶入地下,他们的领袖被抓捕监禁。还有维吾尔穆斯林、西藏佛教徒以及法轮功修炼者,都遭到深重迫害。”哈珀还提到世界许多地区的宗教信仰受迫害现状。他强调,宗教信仰受到干预和迫害是全球范围的问题,情况仍在恶化。加拿大开设宗教自由办公室,将致力于保护世界上那些非主流的宗教,让他们也能保持自己的信仰,不受暴力和高压恐吓。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加拿大自由民主人权和法治的核心价值。他强调说,面对世界上对宗教信仰迫害的不公及暴行,加拿大不会保持沉默。
演讲完毕,哈珀接受记者提问。有记者问到,在加拿大与印度及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如何处理贸易与人权及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哈珀首先澄清说,他不愿意将印度和中国混为一谈,因为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他的说法,赢得一阵掌声。哈珀接着说:“当我们和中国这样的国家交往时,我们对于我们的基本价值观是非常清醒的。我们的外交政策有三大重要序列:民主和加拿大的价值,国内和国际安全与和平以及贸易。”
哈珀多次表示,加拿大不推行某种特定的宗教信仰,而是要推动宗教的多元化和全世界对各种宗教的宽容。宗教自由办公室的工作任务就是按照加拿大的核心价值观--自由、民主、人权和法制,来推动对宗教信仰的保护,抵制宗教仇恨和歧视,推广加拿大的多元化理念。
见证宗教自由的艰难推进
哈珀宣布任命宗教自由办公室的首任大使是现年四十岁的安德鲁.贝内特博士(Andrew Bennett)。贝内特博士本人是一名天主教徒,在麦吉尔大学艺术系硕士毕业后,又在爱丁堡大学研读政治学博士,毕业后曾在政府机构任职,后受聘在渥太华的一家宗教艺术学院兼任院长。
贝内特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强调,成立宗教自由办公室并不是为了神学研究,而是为了人权。所有宗教,所有信仰者,包括选择不信仰的人,都应受到保护。他们的信仰选择权利应受到尊重。
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长兼多元文化部长肯尼送走总理哈珀之后,又返回大堂,和众人交谈互动。由于我在近日的几次活动连续见到肯尼部长,因此,并未急于上前打招呼。他从拥挤的人群空隙看到我,立即大声招呼我走到他身边。他拉着我和法轮功修炼者周立敏和戴工羽女士一起合照留念。
由基督教宣道会成员--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以天主教徒安德鲁.贝内特博士为大使,加拿大的宗教自由办公室在伊斯兰清真寺内宣告成立,由几百个不同种族和族群的人士见证,受数十个不同的宗教信仰的祝福。所以,宗教信仰自由不是神话。
加拿大让人们没有身份的贵贱、没有种族的差异、没有信仰的敌对、没有宗教的藩篱、没有地域的亲疏、没有强权的逼迫,这样平等互敬的在同一个屋檐下,享受宗教自由权利,并见证宗教自由的艰难推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