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学雷锋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宁上映。“学雷锋日”昨日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遗憾的是,这部《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竟然出现了几乎“零票房”的尴尬局面。(3月6日《扬子晚报》)
市场经济条件下,拍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保证票房收入,否则,一切都是浮云。我就纳闷啦,是谁如此违背市场规律花钱去拍这样的电影呢?既然是拍这样的电影,那就应该是公益活动,本来就不应该追求票房回报才对。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免费播出这个电影,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看呢?大家都很忙,就是不花钱也没有时间去看哪。要是放映关于李嘉诚的电影,肯定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大家,信不?
放映《青春雷锋》遭遇了几乎“零票房”的尴尬局面,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雷锋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新鲜感了,翻来覆去还能挖出什么看点呢?“学雷锋”这种提法让大家心里特别不舒服。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向善的,都有扶危济困的淳朴感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道理谁不懂得呢?做了一丁点好事就被说成是“学雷锋”,那请问,没有雷锋的时候学的是谁呢?那些道士、和尚并没有学雷锋,不是照样做好事,做善事吗?大家说,是这个理吧?
谁最应该学雷锋呢?无疑就是那些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为何不去接受教育呢?那是因为党员干部都去“学雷锋”了,所以,没有功夫去观看影片。这样一说,坏事就变成了好事,党员干部的心里痛快了吧?如今这个年代,做坏人难,做好人更难。于是乎,很多人干脆坏事、好事都不做。能做好分内事就不错了,怕做好事被人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惹火烧身,追悔莫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