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众已经对人口大增影响房价、就业机会、薪资增长并造成公共交通过度拥挤等问题感到不满。
新加坡人罕见地上街抗议,导火索是政府的移民新政。长期以来,狮城人和政府间彷佛有一纸可意会、难言传的“社会合同”:新加坡人认可大政府,交出政治自由换取生活质量和经济前途。现居印尼的BBC记者瓦斯瓦尼也是新加坡人。她说,过去,新加坡人一直以为政府心里最有数;但现在,他们可能在考虑改主意了。
这星期,我收到一封孟买的一个老关系户发来的一封很不寻常的电子邮件。
他问我,听说,交给政府6000美金、就可以拿到签证到新加坡来居住、工作,比如说自己创业。这是真的吗?
虽然我暗地里觉得很好笑,但是,我还是很温柔地回答说,没有这么回事。然后,我就把电子邮件抛到了脑后。
不过,我的新加坡老公对电子邮件的反应却让我三思。
他愤怒地高呼,“那家伙觉得自己是谁啊?我简直不能相信,有外国人会觉得这么容易就能到新加坡来。”
老公是我所说的那种“正宗、忠诚”的新加坡人。他生在新加坡、长在新加坡,经常自诩曾经“为新加坡服务”。在新加坡,所有18岁的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
老公的祖父母,和我的祖父母一样,在1920年代从印度移民新加坡。成千上万来自中国、印度、马来的家庭也来到了新加坡。
新加坡经常被称为“移民国家”。新加坡岛的面积刚刚超过700平方公里,相当于大伦敦的一半。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小小的城邦国将如何生存。
但是,新加坡活了下来。昔日的小渔村发生了巨变。从第三世界跃入了第一世界。曾经的沼泽丛林,现在密布着摩天大厦。
昔日的丛林沼泽,今日摩天大厦林立。新加坡被誉为“最适于商业运作”。
体制不公平?
新加坡以高效率、利于商业运作著称。她不仅仅是繁荣的金融中心,旅游业也非常发达。新加坡的河滨大道,有世界驰名的餐馆。
新加坡甚至还有“环球影城”,最近还新开了两家赌场,吸引更多的游客。
新加坡独立以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PAP)执政。该党说,新加坡成功的秘诀是,要对外国公司更有吸引力----维持低工资水平,维持经济的开放。
但是,许多新加坡人越来越坚信,体制不公平、与他们唱对台戏,他们要求政府改变政策。
迪恩·乔高呼,“不要对自己人民的疾苦视而不见了!”他今年37岁,是一位公共关系顾问。
乔接着说,“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就快要被撑破了。解决了现在新加坡人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去考虑是否接受更多的人到这个已经非常拥挤的小岛上来吧。”
过去几年,新加坡已经成为吸引外国人的磁石,许多当地人把新加坡称为“外籍人的天堂”。
但是,新加坡自己人的生活并不如天堂一样美妙。许多人抱怨,曾经让邻国眼红的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现在已经过于拥挤。
他们还说,新加坡人的工资受到外国廉价劳工涌入的挤压;外国大款来抢购公寓、导致房产价格飞涨。
在发达国家中,新加坡的收入不平等现象是全球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治国方式?
著名的电影制片人李成琳(Lynn Lee)说,“新加坡人真的生气了。但是,也有许多新加坡人已经明确表示,应该承担责任的是错误的政策,而不是外国人。这一点也令人欣慰。”
还有许多新加坡人认为,新加坡的治国方式从根本上也是存在缺陷的。
讲师哈敏德·辛格(Harminder Singh)说,“治国的人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这样做的推动力。他们的工资是和GDP增长挂钩的。受益的是商家和政府,付出的成本----包括拥挤的火车、医院和公交----却要由新加坡人来承担。”
但是,新加坡政府说,他们采取的是确保新加坡经济前途的措施。官员说,很简单,新加坡人生孩子太少,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决策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但是,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吗?
经济学家智囊小组(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苏马纳·拉贾雷特纳姆(Sumana rajaretnam)认为,“肯定还有其他可走的路。经济增长并不完全取决于吸纳更多的人到新加坡来。比如,政府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生产力、鼓励创意等战略上。”
新加坡政府承认,增加移民确实有可能给资源带来压力,但是政府也坚持说,必须采取这些政策,才能对付出生率降低、老龄化的趋势。
这是一个不受人欢迎的政策,最近,执政党在单一议会补选中受到了挫败。
分析人士说,这个出人意料的挫败,凸现着选民们在表述对移民政策、生活成本过高等问题的不满。
过去,新加坡人一直以为政府心里最有数;现在,他们可能考虑改主意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