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应走“中间道路”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相关数据显示,自2007年率先探索发展种粮家庭农场以来,上海松江的家庭农场已有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覆盖全区80%的粮田。这样的家庭农场对上海农业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革?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上海城市中已经涌现了一批对高附加值农产品有需求的消费群体,因此能够进行多种经营的家庭农场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家庭农场应该和农业大公司和普通农民区分开,走一条“中间道路”。

郑风田分析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制约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我国旧式农业经营管理面临新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挑战是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它涉及到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稳定性和持续性问题。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一项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再返乡务农。采取有效措施使部分青年人愿意务农,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确是我国当务之急。让不愿意种地的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愿意种地的家庭农场主,可以应对“谁来种地”这个问题。

对于上海郊区正在推广的家庭农场,郑风田认为是个不错的尝试。不过,他也提到,虽然政府目前对家庭农场已有一些补贴措施,但是毕竟机械化运营成本比较高,如果生产一般农产品,规模并不算太大的家庭农场很可能竞争不过农业大公司和普通农民,因此家庭农场应该走“中间道路”,也就是紧紧抓住城市中的多种需求,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大公司规模化生产,养猪成本低,家庭农场是不是能生产质量好、有品牌、价格更高的散养猪?”郑风田说,从这一点来看,家庭农场更需要有经营头脑、有点子的高素质农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也就是鼓励“资本下乡”,不过文件同时也提到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郑风田分析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既有所鼓励又有所限制,标准就是坚持农地农用,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资本下乡’是把双刃剑,国家必须对此有所管控。”郑风田说,工商资本下乡可以盘活原来分散低效率的农业,满足工业化、城市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资本下乡”也可能导致 出现“挂羊肉卖狗肉”的现象。早几年,有很多城市工商企业去农村发展,钻政策的空子“圈地”搞房地产开发建设,比如建别墅、高尔夫球场、开发生态旅游等。如果城市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农业经营,占用更多的农地而又都不种粮,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过去的乱象完全是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造成的,如果完善相应的制度规定,以后这种乱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据郑风田介绍,韩国也是允许工商资本下乡的,但韩国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既在允许他们购买农村耕地时规定必须要从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不能用来干别的。这点值得我国农业部门借鉴。短期来看,这些管控措施可能打击“资本下乡”的积极性,但是长期来看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郑风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