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御马监太监墓志 身份相当于“弼马温”(组图)
御马监太监黄海的两块墓碑。
日前,南京天隆寺内施工时,挖出一盒共两块墓碑,打开后发现,墓碑竟是明南京御马监太监黄海的墓志铭。御马监太监为正四品,相当于知府。虽说御马监只是个养马的机构,但是因为负责扈从皇帝出征并执掌兵符,同时提督西厂,御马监成为内廷最有权势部门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曾被授予御马监“弼马温”之职,孙悟空嫌官小。事实上对比一下明代官位表,“弼马温”作为正四品一点也不低。
发现墓碑及时通知文物部门
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先生陪同记者,来到西善桥历史文化博物馆,御马监太监的墓碑就保存在这个博物馆中。据朱主任称,他们上周接到市民电话,称安德门外的天隆寺中施工时,工人挖到了两块扣在一起的石碑,不知道是不是文物。“我们赶紧和雨花台区文化局联系。最终这两块墓碑被送到了街道博物馆。原本墓碑是扣在一起,用金属条捆扎着的,称为一盒墓碑。我们拿到时,金属条已经被拆掉,我们查看了墓碑上的字,得知是明代南京御马监太监的墓志铭。”
两块墓碑均为正方形,边长73.5厘米,其中一块上用篆书写着“明故南京御马监太监黄公墓”,另一块用非常整齐的小楷写着他的墓志铭。
14岁进宫,历经5位皇帝
从墓志铭中可以得知,为两块墓碑撰文的是南京光禄寺少卿李岱,书丹(把碑文用红笔书写到石碑上)的是南京左军都督府掌府事、保定侯梁任。两块墓碑均保存非常完整。
从墓志铭中可以看出,墓中墓葬的人姓黄名海,山后直北部人(今太行山北端),卒于明正德戊辰年(公元1508年),时年85岁。明英宗正统丁巳年(公元1437年),14岁的他进入内廷,赐姓黄。正统丙寅年(公元1446年),23岁的黄海跟随英宗到南海子狩猎。皇帝射中一只鹿,但是没有抓到,黄海马上骑马追赶将其捉住。皇帝很高兴,让黄海“起居出入恒在左右也”,从此黄海也得以官运亨通。
天顺甲申年(公元1464年),黄海调入“二十四衙门”之一的御马监,历任司房写字、典领簿书出纳、左右监丞、左少监等职,明孝宗弘治乙丑(公元1505年),已是82岁高龄的黄海出任南京御马监太监。三年后,黄海死于外第(宫外的住宅),葬于聚宝门外安德乡天隆极乐寺,这也与墓碑出土的天隆寺相一致。
虽是太监,但手握大权
说起太监,大多数人都认为是阉割之后进宫侍奉皇帝、妃嫔的宦官。事实上在明朝,几乎所有的宦官都分属于史称“二十四衙门”的24个宦官机构,只有每个机构的总管才能称之为“太监”。这些太监的品阶达到正四品,相当于明代地方一个府的知府。至于御马监,凤凰出版集团编审、明史专家马渭源告诉记者,御马监最初的职能是管理皇家御马和外国进贡的良马,为皇帝出征出游准备使用的马匹。《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吴元年(公元1367年)设御马司,掌管御厩马匹,品阶为正五品。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重定内廷机构,将原来的九个监扩充到十二个,并增设四司八局,并称“二十四衙门”,品阶也升为正四品。
《明史》记载,由于御马监职掌御马,自然有养马、驯马人员,由此产生了一支由御马监统领的禁军。明宣宗宣德年间,正式给这支禁军起了个名字,叫做“羽林三千户所”,直接归皇帝领导。明宪宗成化年间,为加强特务统治成立“西厂”,提督便是时任御马监太监的汪直。自此,御马监除了管理御马、执掌兵符、掌管“三千户所”外,还提督西厂,成为和“司礼监”并称的一文一武两大宦官机构。黄海身为南京御马监太监,手握大权,南京光禄寺少卿、南京左军都督府掌府事、保定侯这样的高官为他撰写碑文并书丹也不难理解了。
电视剧《好女春华》中,太监汪直多次帮助主人公邵春华转危为安。作为太监,手中竟有如此翻云覆雨的权势。原来在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明宪宗成立西厂,汪直担任提督,而他的正式职务正是御马监太监。此时的黄海,还只是御马监的正五品左右监丞,相当于部门主任。
“弼马温”地位相当于御马监太监
《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招安孙悟空,让其担任管理天马的“弼马温”一职。孙悟空嫌官小,弃官而去返回花果山。《西游记》原书中描述: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
那么,孙悟空当这个“弼马温”,真的是如此小官吗?回到原著,吴承恩写《西游记》,其中的官职参照的便是明代官制。孙悟空刚到天庭,玉皇大帝给了孙悟空一个“弼马温”的官。之后孙悟空“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从这段文字看,整个御马监的事务都要向孙悟空汇报,由他查明,他自然就是御马监的一把手了。明代御马监的一把手,正是御马监太监。太监是阉割之后的男子,是个贬义词,孙悟空作为顶天立地的英雄,自然不能叫做太监,吴承恩便给他找了“弼马温”这个词。如此看来,对照明朝官职,“弼马温”俨然是个四品官,一点都不小。
至于吴承恩为何杜撰“弼马温”这么个官名,台湾历史学家苏同炳先生的《“弼马温”释义》一文说得清楚。原来古人在马厩中养马时,为防止马匹松懈倦怠,要在马厩中养一只猴子。猴子天性好动,上蹿下跳,这样马儿便时刻保持紧张心理,增强免疫力,避免患上马瘟。“弼马温”三个字,正是取“避马瘟”的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