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石油:烟尘及其背后

倒不如开始吸烟

傅成玉有着全球战略的雄心壮志。2005年,他领导中国国有能源巨头中海油对美国油气公司优尼科进行大胆收购。后来引起贸易保护主义反弹,中海油退出了,但之后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赢得了批准。2011年,傅成为了另一家国有企业中石化老板,他努力将这家一向关注国内市场的企业转变为国际石油巨头。

有三件事让人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傅。第一,他在北京颇有影响;第二,他努力从低利润的炼油业转向业务多元化,理应改善中石化的资产负债表;第三,外国投资者们希望他大胆的管理方式能有利于公司治理。然而,他在这三个方面都遭遇了挫折。

北京正饱受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烟尘影响,公众的心情亦同空气一般糟糕。中国的新领导层,总是警惕任何引起不安的事物,誓言要迅速治理污染。要处理的问题中正包含了中国过时又污秽的炼油厂。而当官方的新华社向傅先生问起烟尘时,他清了清嗓子,说问题不在炼油厂,而是标准太宽松。结果在网上引起了一阵哂笑。

中石化不同于西方石油公司,作为国家的左膀右臂(比环保部更有权势),它在给自己订规矩时有很大的发言权。这也许可以解释中国的法规为何允许汽油中的硫含量高达150ppm(百万分之一),而欧盟标准是低于10ppm。上海日报的一位专家说,傅的话是“一次严重的公关危机”,“折射出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这一争议对中石化的财务报表打击巨大。它已经深感其累,因为不同于它在国内的同行,中石化严重偏重炼油业,拥有全国一半的炼油能力。问题在于:中石化必须以国际价格购买原油,但炼出来的汽油和柴油必须按政府有意设定的低价出售。结果必然是亏损(见图)。

如今中石化要更受压力了。本月早些时候,国务院宣布将在6月出台柴油新标准,12月出台汽油新标准,限制硫含量为10ppm,到2017年在全国实行。炼油厂必须要更新设备否则不妙。中石化已经花费不菲用于维护和升级炼油厂。评级机构穆迪说,中石化还将需要300-400亿元人民币,大部分要靠贷款。

这一巨额开销和对炼油业的负面关注阻碍了傅的战略。他计划让中石化从炼油业转向开采业,还计划从中石化未上市的母公司并购数十亿美元的上游资产(如外国油井)。

井越深,债越重

为了实现这一点,中石化得背上更多的债务。这是近来对傅先生的第三重打击。本月,公司披露出对几个当事方进行了30亿美元的股票配售,稀释了小股东的股份,这一事件惹恼了投资人。公司说这些钱会用于“企业一般用途”,不论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中石化用这30亿美元收购上游资产,公司治理上的指责还会更多。业界分析公司阿格斯(注)的Tom Reed说,如果它需要股东来向运营资本注资,正如一份近期的监管文件所显示的那样,引起的担忧会更多。Reed说,这表明它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倒没有人认为中国的行业领先企业会破产,但中石化的前景不容乐观,一如北京的天空一般黯淡。

注:英国阿格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独立能源报价和分析的专业公司,目前已有超过40年的历史。英国阿格斯使用精确透明的作价方法对石油、电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炭、排放、运输以及化工等能源市场进行评估定价和深入分析。

本文留言

作者经济学人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