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最新一期刊出“编辑部”的更正声明,对“南周事件”导火索“新年献词”中的几处技术性错误予以更正。对此网友并不买账,追问南周到底是谁动了新年献词?
“南周事件”渐趋平息之际, 1月17日《南方周末》最新一期刊载了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的特别声明,对早前引发“南周事件”的新年特刊词中三处技术性错误予以更正,其中包括“2000年前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为中国著名的上古传说,故事背景大约距今4000年前)、“众志成诚”(应为众志成城)、“南方周末第1057期”(应为1507期)三个事实性错误和错误字。
该声明特别强调“报纸的错误永远是白纸黑字式的,报纸编辑出版全链条的第一环,其规范流程永远需要尊重与遵守,我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这一点。”但该声明并未指出当时何人执笔以致发生这样的“错误”?也未指出谁应该承担责任?
该声明也将淡出人们视野的“南周事件”再次推回公众空间,多位网友认为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的这则声明,虽然更正错误却无对公众的致歉,言语中显示南周对“新年献词”事件激愤却无力反抗,甚至有意含混将责任推给编辑部,因此网友继续呼吁真相,质问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新浪微博用户“杨俊峰”表示:“意味深长,不过,‘我们’指的是谁?”
回溯“南周事件”:本月初,因南周新年献词出现多处关键性错误,并有传闻称献词遭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大量篡改原内容而引发从南周内部记者开始、后逐渐发展至中国的媒体人层面再至公众层面的抗议行动。至1月6日,南周微博发表声明,指该事件与庹震无关,激怒南周员工,多位记者表示罢工;1月7日,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发表社论“南方周末‘致读者’实在令人深思”,1月8日,宣传部门要求各都市类报纸转发该评论文章,再衍生出北京新京报抗旨、社长口头请辞事件。媒体人北风曾指,此事件是近20年间新闻领域最大的公共事件,已经超越媒体人“要空间”的诉求,成为公众向当局要求“言论自由和宪政民主”的公民运动。
据路透社1月9日报道,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亲自介入,当局与《南方周末》编辑达成内部协议,现任主编黄灿辞职,不对宣布罢工抗议的记者秋后算帐,对内容审查也恢复到此前的事后审查状态,对庹震表示延后调离。1月10日,“南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期《南方周末》正常出刊,南周对外保持沉默未公示与官方达成协议内容。与此同时,当局切割处理先后对几十名参与抗议的公民“喝茶”问讯等,至目前,南周门前举牌抗议的民众张圣雨已失踪11天。
参与“南周事件”抗议的公民受到打压
“南周未挣脱体制内的管束”
参与“南周事件”的广州作家野渡,在抗议现场被警方带走并遭“脱衣”问讯。他向德国之声表示透过这个声明,在公众心中答案是明了的,也许这正是南周透过这个声明要传达的真实意思:“尽在不言中,相信大家都看得懂的。”
他认为“南方事件”后,南周本身的媒体环境并未改变,在一份公众不知晓的“达成协议”后面,南周再次选择了“没有力量”的抗争方式,或者这个没有指出责任人的声明本身也是协议的一部分:“很明显,他们还是在省委宣传部的压力下面,南周依然在体制内,他们也不可能把矛头指向他的主管,公众也不可能指望作为官方报纸的他们把这个事情公开出来,如果能够公开出来,也就说明中国的新闻自由进步了,但现在这个体制下是不可能的。”
“别再把南周当作新闻自由尺度的风向标”
“南周事件”渐趋平息后,公众表示期待南周公示真相,对此野渡认为南周确实有责任向公众公示事件起因和始末,这不是要求其对声援者履行道义责任,而是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他认为南周内部人士可能会利用微博等其它非式的途径渐渐揭示真相。
《南方周末》于1984年创刊,创立之初到90年代中期,该报将目光扩大到舆论监督、法治精神、人文精神启蒙等,也因此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中国媒体界一直有着风向标的价值和意义。早前德国之声采访知情媒体人士,他表示两年前,广东省委前宣传部副部长杨健兼职南方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党直接掌控报纸,报纸已经失去“灵魂价值”,在“南周事件”中南周主线上的焦点人物黄灿也为广东省委宣传部直接任命。
野渡认为这份 “不能说出谁动了我的新年献词”的声明也告诉公众“不要再赋予南周媒体自由抗争的想象”,争取言论自由的真正力量来自民众的抗争行动:“经过那么多年以后,南周在中国媒体的言论尺度和抗争程度上已不是当年的南周,甚至远远比不上国内很多其它媒体,在南周事件中我们看到普通民众在言论自由方面的行动,这才是值得关注的。”
(原题目:南周发更正声明,谁动了新年献词?)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