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参加红白喜事可领几千元红包催生蹭宴族

 2013-01-16 19:4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参加婚诞寿丧宴席,不仅不用包红包,还可以领到几千元,有这等事?真的有。

“参加长乐市金峰镇的一场满月酒,一人发1000元!此次宴席共开80桌,每桌10人,每人发1000元,光红包就得80万元,这还只是生孩子。”近日,网友“飞沧海的猪”发布的这条微博,瞬间成为网络焦点。

不少网友表示,这不是新鲜事,在长乐一些乡镇,婚诞寿丧宴席上分发红包已成习俗。“物质上成了富豪,精神上还是贫农啊!”网友“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评论说。“不管婚丧,只要参加,至少领1000元红包,不要包任何礼金,办事人就是为了图个热闹。”网友“putin布”补充道。

知情人称,婚诞寿丧宴席上发钱撑面子的风气,在长乐一些地方已存在10多年。福州的王氏夫妇经常去长乐参加这类酒席,他们说,2011年参加过当地的一场寿宴,每人领到3000元红包。

这还不是最多的。2012年10月,长乐一老人去世,家属摆下160桌酒席,酒席上每人发4000元,光这项就得花费640万元。

高收入家庭的大操大办,对中低收入者构成极大压力。金峰镇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当地有一个修车师傅,辛苦一年收入15万元,但为了给母亲风光做寿,却花了30多万元,背上了15万元外债。

一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此类风气还催生出一群“蹭宴族”,哪家有办宴席,就可见其身影,目的只有一个:拿红包。

14日,长乐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婚诞寿丧仪式上发红包,动辄一掷千金,该习俗缘起金峰镇个别地方,这原本是一些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的“专利”,但近年来,家境不富裕的人也开始跟风。对此,长乐市纪委曾下文规定党政机关干部不得操办及参加此类宴席,可对于普通群众,无法约束,还得加强引导,加大文明新风宣传力度。

对于婚诞寿丧铺张攀比的陋习,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已开始反思,还出现了遇到红白喜事纷纷省钱做慈善的好现象。

15日,晋江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该会就发出“简办红白喜事,节约礼金做慈善”的移风易俗倡议,当地民营企业家陈永培第一个响应,他将母亲86岁生日收到的近10万元礼金全部捐出。在其带动下,2003年,慈善总会就收到捐献礼金110多万元。截至目前,该会已收到各种捐献礼金6亿多元。

在石狮,一些富起来的村民也有了这种意识。在蚶江镇石渔村,2010年,村民郭跃民第一个“吃螃蟹”,带动村民形成红白喜事简办,用省下的钱做公益的风尚。光这个村,截至目前,公益捐赠就超过600万元,大部分投入到当地的教育事业。

这些新风尚,体现了不少富起来的人们,不仅钱袋子鼓了,“脑瓜子”也充实了,物质富足了,精神也充实了。

福建民俗专家方炳桂说,民间关于婚丧嫁娶的礼仪现象,其本意是人们联络亲情、友情、感情,礼尚往来的一种体现,其本质与金钱、面子无关。即便在旧时,也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一些流传至今的这类故事、段子,也多是对攀比现象的讽刺。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丛春华教授表示,操办红白喜事是民间传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操办红白喜事的心态之一,就是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获知消息的人越多,越有“确证”意义,这是人们重视仪式的原因。但对于红白喜事的投入,需量力而行,更应提倡节俭,否则热闹一次,负担长久,反而影响生活质量。

丛春华认为,如果热心公益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可以替代隆重仪式带来的意义,执行者在感受上就可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每个人不仅肩负着个人责任,还有社会责任,先富者实现物质富足后,精神也要‘富’起来。对此,我们必须引导好。”她说。

方炳桂说,民间婚丧嫁娶活动中的许多陋习,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衍生出来的消极现象,亟待政府和民间双重努力,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

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