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光山校园惨案:还有谁该道歉(图)

 2012-12-20 13: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配图(网络图片)

12月14日,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一小学发生校园惨案。一男子持刀冲入校园,追逐砍杀学生,造成23名学生及1名群众被砍伤。这一悲剧引起舆论极大关切,媒体纷纷将眼光聚焦于此。

 

当伤者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家属还沉陷于悲伤与担忧之中,当地却又发生一桩堪称丑闻的风波:17日,当地《信阳日报》在头版刊发《光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鼓吹惨案发生地的教育成绩。此举引起了人们强烈不满,有网友指责这是“不要脸”做法。次日,该报刊登道歉声明,表示该报道“客观上造成了对受伤学生及其家人的伤害,并对公众舆论形成误导”。

翻查该报,16、17日电子版已打不开。不过仍可以看出,该报道为系列专题报道之一,似乎并非为掩饰惨案而专门炮制。该专题按不同辖区和部门,陆续介绍当地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在这篇引起争议的报道刊发前,该报于惨案发生当日刊发了光山县县委书记专访,次日又介绍了该县“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就本人理解,争议报道应属于既定宣传计划中的一篇,只是凑巧撞上了舆论的“枪口”。

但即便这是报社规定动作,也反映了当地对这起悲剧的漠视。那么多学生在事件中受伤(有的伤势严重),这本该引起当地的高度重视,唤醒主政者的悲悯与警醒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报社不仅不该按计划编排这篇报道,相关部门也应及时叫停这种不辨形势、不分场合的吹捧行为。否则,一边在追查相关责任人员,一边又对惨案发生所在地大肆表扬,如何让公众相信当地能公正及时处理事件?

这起“报道风波”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这一点,从当地种种言行作态可得到证明。据新华社报道,惨案发生当天,当地官网首先发出消息,随后却又撤去。当地原定于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也无故取消,并开始封锁消息。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告诉记者“领导都下乡检查去了”,自己却在玩电脑游戏。县政府一工作人员见到记者便借故离开,而县委宣传部一负责人竟然告诉记者:“讨论这有啥意义,先吃饭!”

事实上,直至17日,媒体记者试图进校采访仍被拒绝,一名老师称县委宣传部不让他们接待任何新闻机构的采访。同时,当地却忙碌于炮制另一种宣传文稿。该县“光山通讯部”一工作人员称:这次事件中涌现了一批开车自愿救送学生的英雄,正在写他们的稿件。一边刻意控制真相报道,另一边不断抛出“选择性报道”,掩饰自身过失,这种应对公共危机的宣传模式在许多公共事件中已为人们所熟悉。

由此来看,《信阳日报》那篇争议报道就算不是有意为之,也是暗合了当地政府的意图。只不过,当地这种处理事件的思维与做法,既无益于更好地处理事件,也不利于消除公众疑虑。

且看,针对当地处理事件首批责任人,网友直言这纯粹是“忽悠老百姓”;针对当地初步认定犯罪嫌疑人因受“世界末日”谣言影响而持刀行凶,有网友干脆说:我认为要追究玛雅人的责任。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更发出质疑:“当回应成为一种模式,我们该如何对得起光山孩子心头的刀伤?”可见,当地处理这起校园惨案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对公众而言已然失效。

没有诚意的危机公关,不可能获得公众认可;陷入固定模式的事件处理,也难以根本扭转舆论态度。当地在这起事件中表现出的惯性冷漠,只会激起人们的惯性对立意识。面对24名伤口还在流血的无辜受伤者,当地更应本着实事求是态度,调查学校大门为何失守,安抚受伤学生及其家属,加强校园安全保障。只有直面问题所在,认真反思并及时处理事件,才可能化解危机,消除公众疑虑。

把坏事当作好事报道,这既是当地处理这起校园惨案的惯性思维与表现,也是一些地方对待公共危机的固定模式。就此而言,由光山校园惨案引发的这起“报道风波”,该道歉的何止是当地报社。

2012年12月18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一五一十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