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改营中的索尔仁尼琴(美国之音白桦拍摄)
莫斯科 — 俄罗斯纪念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50周年。这是当时苏联出版的第一部揭露史达林政治迫害和古拉格集中营黑暗的文学作品。索尔仁尼琴也一举成名。评论人士说,小说的发表是苏联文学和苏联历史上的一个转捩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打破坚冰 揭露劳改营*
最近一个多星期以来,俄罗斯文化和新闻出版等各界纷纷举办活动纪念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50周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在苏联出版的第一部揭露史达林政治迫害,以及描述古拉格劳改集中营生活的文学作品。
1962年11月18日,在前苏联非常有影响的文学刊物《新世界》的11期刊登了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部作品发表后立刻在苏联社会引起了极大轰动,《新世界》11期多次再版,洛阳纸贵。小说随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出版。
*知识分子收藏*
俄罗斯大众传播和出版局局长谢斯拉文斯基在莫斯科举办的有关这部小说发表50周年的国际讨论会上说,在前苏联,当时的知识界人士都以家中收藏《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部小说而自豪。
谢斯拉文斯基说:“在60年代的苏联知识人士家中,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圣彼得堡或是其他地方,在当时的那种典型的苏联住宅中,你肯定能在书架上看到《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部小说。”
*诞生背景*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讲述的是劳改营囚犯伊万・杰尼索维奇50年代在史达林集中营中从早到晚一天的囚犯生活。他曾是苏联农民,二次大战爆发后他参军在前线被德军俘虏,后来他逃回部队被苏军安全部门逮捕。他为活命只好招认自己是德国间谍,因此被判处10年徒刑。
小说作者,几年前去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说,撰写这部小说的想法来源于他1950年在哈萨克劳改营中劳动的一瞬间。当时他想应该把那里的艰难生活写出来,不必写多年的劳改营生活,而仅描述一下囚犯一天的生活就足够了。在二次大战中曾是苏军炮兵连长的索尔仁尼琴因为批评史达林被捕,他以反革命罪名被关押在劳改营。
索尔仁尼琴当时已从古拉格集中营获释和平反,在离莫斯科不远的梁赞地区的一所中学教书,这部小说也使他一举成名。
*影响深远*
苏联解体后90年代的宣传画(美国之音白桦拍摄)
评论人士说,俄罗斯人喜欢阅读。俄罗斯社会的许多历史性变革都经过文学,或是从文学作品开始,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就是最好的例证。这部小说的发表不但对后来一大批苏联自由派作家产生重要影响,稍后还在苏联诞生了持不同政见运动,这些都对苏联社会80年代的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对专制体制的巨大冲击*
莫斯科作家协会秘书长涅尔皮娜说,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索尔仁尼琴众多作品中最好的一部。但她认为,这部小说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苏联社会,对专制体制的巨大冲击。
涅尔皮娜说:“当然小说中反映和体现出来的公民立场在当时引起的震荡是无法想像的。这种震荡不仅仅集中在文学领域,它波及到了当时的整个社会。我的老一代同事曾回忆说,小说的发表让人极其震惊,在专制体制的丑恶被揭露之后,人们都不知道未来这个国家将朝哪个方向前进。”
*赫鲁晓夫力排众议*
涅尔皮娜说,当时的时代环境促成这部小说发表。而且前苏联著名诗人和作家,当时是《新世界》文学刊物主编的特瓦尔多夫斯基对促成小说发表发挥了关键作用。
特瓦尔多夫斯基曾积极支援当时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发动的清除史达林个人崇拜的运动。他把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转交给赫鲁晓夫审阅。赫鲁晓夫看后感到满意,在这之后的苏共政治局会议上,赫鲁晓夫力排众议,支援这部小说发表。
索尔仁尼琴说,他的这部小说能问世完全得益于当时的苏联政治气候。继1956年著名的苏共20大之后,赫鲁晓夫在1961年召开的苏共22大上再次发动了对史达林的批判。苏共22大之后,苏联各地的史达林塑像被拆除,莫斯科红场列宁墓中的史达林遗体也被迁走下葬。
*勃烈日涅夫时代遭打压*
作家涅尔皮娜说,索尔仁尼琴成名后很快成为激烈批判苏联共产党专制政权的持不同政见者。特瓦尔多夫斯基后来因为一直坚持发表一些不受苏共当局喜欢的作品被撤职,在这之后很快去世。
1961年苏联油画上的赫鲁晓夫(美国之音白桦拍摄)
赫鲁晓夫在1964年因为党内政敌攻击被迫下台。在这之后,苏联进入近20年的勃烈日涅夫停滞时代。勃烈日涅夫执政后不断收紧对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索尔仁尼琴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再后来被逮捕并被驱逐出境。70年代后,苏联秘密警察克格勃曾下令把图书馆和书店中的《新世界》第11期,以及索尔仁尼琴的其他作品全部下架销毁。
原标题:苏联转捩点 索尔仁尼琴小说发表50周年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