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石竹山祈梦(组图)

 2012-11-12 16:1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福建福清市西郊10公里处有石竹山,这是一座祈梦名山。

这座海拔534米的石竹山以石奇竹秀而享有“雅胜鼓山”之誉,从“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 的诗句中更可以领出石竹山的仙气与灵性。人们从山脚一路沿着蜿蜒的登山石经观赏着的遍山奇石与秀竹,渐渐地就可到达此山南麓高悬于半山腰崖峭壁上的一座道院,这座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间的石竹山道院由仙君楼、观音殿、文昌阁等古建筑群组成,最初名为灵宝观,后改为石竹寺。这橙瓦红墙的道院悬在山腰之上,宛如可以攀月的空中楼阁。每当烟雨朦胧时,更能在这青翠的石竹山中呈现出天宫仙苑般美丽的画面。当人们延石径登上山来,看到寺外的崖石上那句“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时,这座道院才是石竹山的“九仙祈梦”处所在。


原来,在这座道院中供奉着中国的梦神——何氏九仙君。

关于何氏九仙君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汉武帝时,元始天尊神游玉京山见到南蛮闽地教化未开、刀耕火种、缺医少药时而生出恻隐之心。那由九股真气聚成的圣莲宝座竟与天尊心意相通,在感应此念后便化为仙真之形显现,天尊知其意而派其下界教化众生。在临行天尊赠言道:“大道无形,且五色令人目盲,你等下凡,需以心为镜,以梦为灵,感悟世事,点化世人”。随即,九仙一起来到福州投胎做了闽郡太守何任侠之子,然而这九个儿子,除了老大的额头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均双目失明。

九仙在世33年,随着喜欢道教的何任侠一起在家读经修行。忽一日,九子对太守夫妇说:“蒙父母亲恩,生我血肉之躯,养我残破之身,现在尘缘已尽,也该是我等离去的时候了。”言毕九子鱼贯而出,到了闽江之滨,每人都用闽江龙津之水清洗双目,顿时目开眼明、炯炯有神。随后,九子一路飘然南下来到兴化湖边(今莆田市仙游县九鲤湖)结庐而居,除炼丹外便四处教化百姓、泽被四方(因此如今在福建各地皆有九仙胜迹与传说)。

九子在闽地云游教化众生九年后来到兴化湖边,此时有九尾鲤鱼跃出水面,九仙每人拿出一颗金丹抛入鲤鱼口中,金鲤的头顶上顿时生出龙角腾空而起,九仙跃然而上,骑着金鲤鱼升天而去。此后,兴化湖便改名叫九鲤湖,所在之地亦称仙游县。

此后,九仙按照天尊的旨意:“以心为镜,以梦为灵,感悟世事,点化世人”。这便使得石竹山在千余年来祈梦文化经久不衰,更有很多祈梦的灵验事迹记载与此。

例如,石竹山有一幅关于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的对联:“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对联中说的正是明朝叶向高来此祈梦的故事。

相传,年轻时的叶向高在一个清明节和同学刘镇、方茂学一同游览石竹山,但其所抽之签为“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见叶向高不快,两位同学安慰他再找个解签之人问问。于是请了一个老和尚解签,老和尚解签到:“富贵无心想,‘想’字去了‘心’便是‘相’字,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虽象却又都不是“成”,这预示公子将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听到和尚的解签,叶向高虽欢喜,心中却仍有疑虑,于是决定二次上山祈梦。

第二次上山,叶向高梦见自己在游山时折了一根竹竿做拐杖,而上山时,不小心手滑使竹竿撑到肚子。叶向高醒来后再请老和尚解梦时,老和尚则建议他到石竹山下一老人那里去解。叶向高疑惑地按照和尚的指引到宏路真武殿(就是现在的真丰村)见到一个耕田老人,老人为叶向高解梦道:“竹竿是驶船的篙,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官大肚量也大。’”果然,这叶向高在明朝的万历后期至天启出任首辅(就是宰相)。叶向高虽官居相位,但他不愿与魏忠贤一伙同流合污,而被排挤出阁。

叶向高回到家乡再登石竹山时,对友人讲述了早年祈梦之事,并感慨地做了七律《登石竹岩》:“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欢从胜侣招。萝径曲穿云外洞,榕门斜接河边桥。苍崖月冷仙坛静,碧海天空鹤驭遥。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

果然,万事万物皆有定数,祈梦也证实了这一点。

来源:神州智慧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