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30年代老北京的交通(组图)

珍贵旧影:30年代老北京的交通

北京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时候就有了电车,因为司机的脚下有一个脚蹬的铃铛,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用脚踏出有节奏的铛、铛、铛的声音。因为老北京的街道狭窄,有轨电车又多在繁华商市区行驶,轨道上有时经常有身挑肩扛的人占道走路,铜铃的响声就如同当今的汽车喇叭的作用,老百姓便用铛铛车当做有轨电车的代名词了。

当然老北京的街面上还有少不了的黄包车,有钱的居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各类汽车也是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前门火车站修建于1906年,共有三座站台,其中两座是风雨棚。候车室在车站的两端,普通旅客在站内大楼候车,头等舱、二等舱则备有专用候车厅。站内设有问事房、客票房、行李房、公用电话、厕所、无线电报等。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