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两个人的村庄 60多岁的“年轻人”(组图)

 2012-10-31 11:4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桐子园的村道上空空荡荡,只有黄狗和家禽偶尔出现。

【看中国华青综合报道】这儿曾经是一个山青水秀﹑拥有上百人的小山村﹐如今整个村子仅剩下两位老人﹔这座2人村,就是当今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这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和大变局﹔在这场史上最大的人口布局转移和重组中,中国数千年来的农耕传统与生活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

守望乡土

据南方周末报道﹐今年刚过的这个中秋节,69岁的汤明孝没去乡上买月饼﹐不是汤明孝嫌麻烦,而是在这仅剩他们夫妇两的深山小村里,为一个团聚的节日刻意跑一趟,实在不那么必要。

四川达县的金石乡﹐有一个柳潭村六社桐子园,距成都大约450多公里。这个有着清澈小河划村而过的村庄,虽无沃野千里,但也山明水秀﹔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最鼎盛时拥有140多口人。

不过从1980年代开始,和国内千万条村庄一样,桐子园也遇到了城市化浪潮的冲击﹔村里的青壮年先行一步进了城,老人们则逐一被时光消磨。2012年年初,随着邻居汤正吉被儿子接去广州,整个村子仅剩下汤明孝夫妇两位老人在留守了。


汤明孝(右)和妻子李仕芬(左)在自家的后院中,

村子里的人们都外出工作,现在就剩下他们两个人还住在老屋中。(南

汤明孝养育了四个儿子,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这意味着福气、壮劳力以及财富。

现在,兄弟四人分别在河北、福建和达县双龙镇务工,但只有老二汤辉政和老四汤健成家了。在福建石狮打拼的老三汤银辉已经37岁了,因为穷谈过几个女朋友﹐结果都和他分手了。

被接入城,或留守故土,成为桐子园大多数老人的出路﹔汤明孝不愿意被儿子們接进城﹕“我们走了,那村子就没了。”

村子确实正在消失,在一座座失去了主人眷顾的土房里,有些已瓦面破落,雨水侵蚀。早年热火朝天的天地已归还山野,汤明孝现在一人打理著800棵梨树和300棵柑橘,养了四条狗和两头牛,平日里,只有牛铃响在田间,房前屋后难闻几次犬吠。

进城的诱惑

虽然没人能说清最早走出山村的后生是谁,但普遍的看法是,桐子园事实上是错过了第一波打工潮﹔后生汤洪涛说,1991年以后出去已经挣不到什么钱了﹔尽管这样﹑尽管他们从事著低端的工作,尽管挫折重重,不过之后的二十年间,桐子园没人愿意回到农村,他们成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部分。

汤明孝的儿子们也在城市和乡村间游移,既渴望在城市有立足之地,也希望家乡能让人安身立命。此外,他们更愿意把父母接出来,而不是自己住回去。

汤明孝心里明白,让儿子们回到农村并不现实。有数据显示,2010年,达县劳务输出高达四十余万人,相当于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返乡的却屈指可数。被监测的100家农户中,竟无一人返乡创业。

自然村:10年消失90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在2000年时,中国拥有360万个自然村,但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70万。也就是说,10年间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

不论是汤明孝,还是汤辉政,都不记得最后一次四兄弟团聚在父母膝下是什么时候了。“去年到得比较齐吧,就老三不在。”汤辉政说。在每年一遍遍归家离家的轮回中,后生们越来越靠近城市。四五年前,就连过年村子也变得热闹不起来了。

人们一户户走出山村,2004年左右,汤洪涛发现,村里就连杀年猪也找不到壮劳力了。最多时有一百多人的桐子园,慢慢只剩下汤明孝夫妇,还有数个倒塌的院落。环顾四周,60多岁的他已经算是村里的“年轻人”了。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