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遇冷的不止日系品牌(图)
中国汽车市场似乎正在减速,这对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大众(Volkswagen AG)和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Corp.)等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来说并不是好事。
据《华尔街日报》记者Yoshio Takahashi和Chester Dawson周二的报道,在岛屿争端导致中日矛盾加剧之际,丰田汽车、本田汽车(Honda Motor Co.)和日产汽车(Nissan Motor Corp .)上个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出现大幅下降。
中国消费者可能是出于民族主义的理由而不买日本车,但有迹象表明,要实现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宏伟销售目标,所有汽车厂商的难度都在日益加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数据,中国7月份(最近一个有完整数据的月份)汽车销量较6月份下降了12.6%。
咨询与市场研究公司J.D. Power and Associates的分析师汉弗莱(John Humphrey)说,如果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增速长期放缓(更不用说不增反降),那么中国汽车工厂和汽车品牌的过剩程度将暴露无遗。
他说,中国约有95个不同的汽车品牌。内外资厂商乘用车和商用车产能一共达2,850万辆,比消费者今年可能购买的数量多900万辆左右。中国48家国产汽车厂商一共约占乘用车市场的30%,平均每个国产品牌今年全年的销量可能在8.75万辆左右。汉弗莱说,按行业标准来看,这个数字是非常低的。
他说,如果只是市场力量在起作用,那么很多国产厂商早就关门歇业了。
他说,从很多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都像是20世纪初期有数十家品牌在竞争中死掉的美国。到50年代,通用汽车、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和克莱斯勒(Chrysler Group LLC)支配了市场,直到亚洲、欧洲品牌在70年代、80年代入侵美国,对它们的霸主地位构成挑战。
《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田康(Carlos Tejada)对“Corporate Intelligence”栏目说,由于国内市场饱合,中国汽车厂商正在力拼出口销量。到目前为止,中国国产品牌的汽车出口显得微不足道。而很多中国消费者更青睐西方品牌,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国产品牌的产能过剩问题。
分析人士曾经预计,拥挤的中国汽车市场将出现一个为时数年的洗牌过程。而过去10年稳定而强劲的增长使他们的预言归于失败。而现在,那些可以在优胜劣汰过程中极大受益的国际汽车厂商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国产汽车厂商雇用了成千上万的工人,中国政治领导人会不会放任它们枯萎、死亡?
初步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官员拯救本国汽车厂商的决心不亚于美国或欧洲的官员。电子周刊《美国汽车新闻·中国》(Automotive News China)报道,吉林省政府将拿出最高人民币3万元的资金补贴中国一汽(FAW Group Corp.)生产的国产品牌汽车。中国一汽跟德国巨头大众汽车有一家合资公司,据《美国汽车新闻·中国》报道,大众品牌汽车的销售表现不错。但一汽品牌“奔腾”(Besturn)的销量却不怎么样。
从长远来看,大众和通用别克(Buick)等西方品牌或将成为赢家,但如果降价和补贴成为常态,它们期望从中国市场取得的高额利润就有可能减少。在汽车厂商公布第三季度业绩之际,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