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捐款受辱背后是怎样的慈善生态

作者:张贵峰  2012-10-03 12:4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近日,一篇《最受侮辱的捐款》网帖引发关注。一位自称云南大理州鹤庆县小学老师的网友表示,她和同事到县民政局交学校给彝良地震的募捐款,却被民政局工作人员拒收,并责怪零钱太多不好数、嫌捐的钱少,还“辱骂”她们。鹤庆县民政局日前证实拒收捐款属实,“已批评教育了当事的财务人员”。

因“捐的少”而饱受“侮辱”,民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此肆无忌惮行径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爱心无价。慈善捐赠的真正价值意义并不在于捐赠数额上的多寡高低,而更在于公众的参与程度。鹤庆县民政局以“零钱太多、钱少”为由拒收捐款的做法,显然表明,当地民政部门其实是完全昧于这种慈善价值真义的,也并不真正懂得应如何去珍惜善待捐赠背后的慈善爱心。

鹤庆县民政局拒收捐款行为中,“最受侮辱”的不止是这位当事教师及其所代表的师生,也不止是慈善捐赠本身,同时更是那些所有富于爱心的公众,以及基本的行政服务品质和职业道德操守。

然而,现实地看,“民政局拒收捐款”这种荒诞“侮辱”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并不十分令人意外。不久前,知名企业家、慈善捐赠人黄怒波不是就曾直言,“现在官办的慈善机构,捐钱好像还得求着他们一样,我已不信任”。上述鹤庆县小学老师在民政局“最受侮辱”的捐赠经历,不恰恰就是对这种“捐钱好像还得求着他们一样”的官办慈善面目的生动诠释?

显然,因这种“求着他们”而“受侮辱”,并最终产生“不信任”的,绝非少数个别现象。《2011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慈善捐赠总量较2010年下降18.1%,其中,红十字会接受捐赠同比下降57.39%,各级民政部门接收捐赠同比下降42.19%。

结合长期以来许多地方,人们在行政机关办事常常都会遇到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经历,就会发现,像鹤庆县民政局这种拿“零钱太多”说事的拒收捐款做法,其实一点都不算离奇反常,而正是时下公务生态、官僚积习中十分普通常见的景观和情节。

迷失于慈善的价值和意义,加之权力机关的官僚陋习,在这样的慈善生态下,民众“捐款受辱”怎能不会发生?

来源:重庆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