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不顾一切代价保增长的环境破坏者

作者:郑义  2012-09-06 06:3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署名皮利塔•克拉克的文章,认为“中国仍然是一个不顾一切代价保增长的环境破坏者”。作者指出,“中国想要什麽?”是一个很难形成一致意见的困难的问题。在政治上,中国是打算颠覆二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吗?抑或这只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偏执的错觉,而实际上中国是要把精力集中起来对付一系列国内的挑战?环境问题同样令人困惑,短短几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生产国。中国关停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宣布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计划,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宣称要创建一种“生态文明”。现在的问题是:这是否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变化?还是说本质上中国依然是一个不顾一切代价保增长的环境破坏者,放任河流被大型水库阻塞,水、食物和空气继续被严重的工业污染所毒化?

文章介绍了美国学者夏竹丽的一本新书,书名是《中国的环境挑战》,对许多中国面临的两难问题作出了有启发性的介绍和分析。比如,环境破坏让首都北京的空气品质堪忧,有些中国官员迫切希望解决环境问题,但也有一些反对者指出,中国没有理由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这一工业化国家积累财富时所走的老路。夏竹丽认为,这是中国和世界都面对的一个道德难题:一方面,不能认为中国人不应享有发达国家长期享受的经济繁荣的权利。然而,另一方面,却不能说他们应该有污染世界的权利: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加利福尼亚的空气品质,中国对环境的破坏远远延伸出自己的国境。荷兰最近发布的一项调研证实,中国的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早在五年之前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的将近30%,比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还要高一些。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已经与欧盟相当,并将在十年内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除了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中国还引起了其他争议,比如,中国还“胃口大开”,从鱼翅到热带硬木和矿产的巨大需求,给鱼群、森林、以及非洲农场增加了压力。中国对煤炭和其他石化能源的迫切需求也给全球带来压力。夏竹丽教授认为,不管怎么说,对于中国工业化转型所带来的严重影响,中国人自己的体会最深。因此,人们已形成一种常规认识:变革只能寄希望于不断扩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力量。对这个既不能治理空气污染,又不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政府,他们已经受够了。不久前,发生在什邡和启东的大规模的群众抗议运动更证明了这一点。

我同意夏竹丽教授的这句话:“中国人自己的体会最深”。在全球气候灾变方面中国是没有争议的最大破坏者,空气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亚洲邻国,除此之外,水污染、土壤污染、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枯竭等等,包括空气污染,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所谓不惜毁灭生态环境而发展经济是中国人“应有的权利”,这是中共对国际社会反唇相讥的一个伪问题。从这种破坏性增长中获利的并非中国老百姓,而是官商勾结的权贵。无论对世界还是中国,全力制止这种环境破坏才是真正的道德。此外,我不认为制止污染的希望在于“不断扩大的中国中产阶级的力量”。中国需要的是最简单的、普世的常识:人权、民主与法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只有在中国人真正拥有言论自由、游行示威自由、集会结社自由、选举自由等基本公民权利的基础之上,中国的环境灾难才有可能得以缓解。除此之外,一切花样翻新的理论和探讨都是空话!

2012年9月3日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