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源远流长的中国梅花文化(图)

 2012-07-25 15: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梅是中国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一带。6000年前即已经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公元前2世纪引种到朝鲜,8世纪引进到日本。19世纪初传到欧、美、澳大利亚。

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该书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有野梅生长。广东、广西和江西交界的大庾岭,古代就产梅。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因此“罗浮”后来成了梅花的别名。

梅树寿命很长,可以活千年以上。现在中国的古梅除了杭州的“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1700多岁)。它的树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花期长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手植。这株老梅曾经数度枯萎,又数度枯木逢春。现在主干苍老,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还结了数千个梅子。

梅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已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成语和姓氏人名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1929年国民政府曾将梅花定为国花。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又两次掀起评选国花的讨论,惜至今仍未定论。

中国植梅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早先人们用梅子调味,相当于今天的醋。古老的《书经》即有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诗经•召南》里有这样一首:“?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去吉兮!……”这是一首女子借梅子表示爱情的诗歌。

1975年,河南安阳出土一颗距今3200年的梅核。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有2150多年的历史。出土文物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就已盛行。但那时梅子主要作为食用和馈赠、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咏梅之风日盛,“梅始以花闻天下”。

《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

晋代陆凯从荆州托邮驿转赠一支早春梅花给他在长安的挚友范晔并附一首五言绝句:“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以梅花传递友情,从此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渐多。《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唐朝时杭州孤山的梅花就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名臣宋环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作《梅花赋》,有“相彼百花,谁敢争春?!莺语云涩,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令天下,贵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杜甫有《江梅》诗,李白有《送友人游梅湖》,柳宗元有《早梅》,韩愈、李商隐、杜牧等诗人均有咏梅诗。

唐明皇的爱妃江彩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宋朝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被称为传世杰作。另外,苏轼、陆游等皆有咏梅诗。

关于梅花的千古佳话莫过于北宋处士林逋(和靖)爱梅。他隐居杭州,不娶,无子,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借《卜算子•咏梅》表现自己虽怀才不遇但却百折不回的节操。词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曾模仿这首词,也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宝玉踏雪访妙玉、乞红梅、命题做诗场景,令人醉倒。

从隋唐到宋元时期,梅花的栽培达到鼎盛,技艺不断提高,梅花品种日渐增多。除了诗词、歌赋之外,关于梅花的绘画、音乐也纷纷脱颖而出。

宋代关于梅花的书就有五部:范成大的《梅谱》,周叙的《洛阳花木记》,张滋的《梅品》,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和仲仁的《华光梅谱》。

范成大是一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于1186年写成的《梅谱》是中国、当然也是世界第一部梅花专着。他在苏州石湖范村,搜集梅花品种十二个,对梅花首次进行描述记载。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的梅园中,正值梅花盛开,遂作曲并填词,名曰:《暗香》、《疏影》,极受范成大赞赏。

其他几部书都是梅画、梅谱。其中《华光梅谱》是写梅的蓝本,以文为梅立谱最被推崇。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则以图为梅立谱。宋伯仁生平喜爱梅花,为了画梅,他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便从早到晚在梅树下细致观察,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开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精选出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并配诗百首。后人为了赞誉他的梅花画得“喜神”,称他的百梅图为《梅花喜神谱》。近代画家吴昌硕在诗中说自己“家传一本宋朝梅”,指的就是这部书。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会稽九里山,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还写过一篇《梅花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
中国绘画史上有数不尽的梅花佳作,最著名的梅花作品有:宋徽宗的喜鹊登梅图,无名氏的梅竹禽鸟图,无名氏的百花图,杨无咎的四梅图,赵梦坚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王冕的墨梅图,徐禹功的雪梅图,燕叟的梅花图,颜辉的梅花月光图,马远的夕阳梅花图,马麟的层叠冰绡图,邹复雷的春消息横幅,吴太素的梅花松枝图,陈璐的梅花月光图,沉铨的松梅双鹤图,吴昌硕的梅花图(潘天寿称之为“古艳绝伦”),当代石鲁的雪梅图并题诗“玉龙白雪一天清”,书法钢筋铁骨,比喻他虽遭受迫害,但一身清白,最能体现梅花精神。

音乐作品除前面提到的《暗香》《疏影》之外,最有名的是《梅花三弄》,别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琴曲,内容写傲霜雪的梅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谱称,此曲系根据晋桓伊笛曲改编而成。全曲主调出现三次,即取泛音三段,异徽同弦,称为“三弄”。《琴谱谐声》(1820)改此曲为琴箫合谱。另有琵琶曲,又名《三落》,根据民间乐曲《三六》改编。分三段:寒山绿萼(一弄),姗姗绿影(二弄),三迭落梅(三弄),《春光好》收音。(参见辞海,1979)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一种独特的伟大人格。

来源:网络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