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门答腊热带雨林(印度尼西亚)
(网络图片)
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大岛,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南海和爪哇岛东南与爪哇岛遥接。
苏门答腊是一座青翠欲滴的绿岛,各类热带植物覆盖全境,到处生机盎然。交叠错落的山脉被原始森林淹没,波平如明镜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树簇拥,无论是城市、乡村、田野、道路都浸润在绿色的海洋中。而绿色的海洋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情画卷,成为苏门答腊亘古不变的亮丽景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苏门答腊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宝库。岛上仅仅哺乳类动物就有176种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
在古代,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地区被被热带森林覆盖,这些森林曾经是宝贵动植物的栖息地。不幸,由于保护不力,这些原始森林目前面临毁灭的危险。连所谓的 “保护区”也遭到砍伐。大片的雨林面积已经大为缩减,集中于三个国家公园内。三个公园组成的热带雨林遗产的苏门答腊岛,都坐落于武吉阵山,这里山脊耸立,被称为“苏门答腊岛的安第斯”。优美的风景区的景观比比皆是,有东南亚最高的湖泊、壮观的火山和冰川湖,以及众多的瀑布和洞穴,热带雨林郁郁葱葱。
这三个公园组成的苏门答腊热带雨林遗产,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当地特有的物种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和最高的花卉。低地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消失,是东南亚非常重要的保护区。同样,山地森林鲜明的山地植被虽然较少受到威胁,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区。
随着人类在当地雨林中活动的增多,生物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猩猩已经不到5000只,而根据印尼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统计,至2001年,苏门答腊犀牛只有132头了。苏门答腊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希望苏门答腊岛这座天然的生物宝库能够保持它的原貌。
“易碎”原因:该遗址因偷猎、非法采伐、农业侵占用地,以及修建穿越遗产地的公路而面临威胁。
2、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洪都拉斯)
(网络图片)
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位于洪都拉斯东北部的莫斯基蒂亚地区,格拉西亚斯—阿迪奥斯省。占地总面积为500000公顷,其中生物圈保留地面积有350000公顷,缓冲地区为150000公顷。海拔高度介于海平面与1326米之间。
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是洪都拉斯最重要的生物保护区,也是中美洲最后几片原始热带雨林之一。保护区是洪都拉斯境内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保护地,地形的悬殊导致了生态系统类型的广泛分布。其中潮湿的热带森林和极度潮湿的亚热带森林成为两个主要生物带,绝大部分的保护地(约85%)隶属于潮湿的热带森林范围之内,仅有10~15%位于亚热带潮湿的森林地带。这里也是中美地区实属罕见的潮湿热带雨林之一,森林中含有丰富多姿的植物和野生动物,包括几种全球性的濒危动物种。
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生活着180多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39种哺乳动物、377种鸟类。珍稀动物有美洲湾鳄、古比埃姆鳄、美洲豹等。濒危动物包括大型食蚁动物、貘、美洲虎。
雷奥普拉塔诺河绵延100公里,实际上整个雷奥普拉塔诺流域都涵盖于保护区之内,除此,保护区还包括保拉亚、关普和锡克雷等河流的大部分领土。这些水路与加勒比海一起构成保护区的边界线。地貌上主要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山脉地区岩石林立,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还有一条500米深的瀑布;海滨地带则比较平坦,抑或由于数目众多的泻湖的存在,而引起地形的跌宕起伏。这些地区向内延伸仅几公里,最多可达40公里。
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气候潮热,年均降水量随着地区的不同而变化,从少于2850毫米到3000~4000毫米之间,变化不等。年均气温为26.6摄氏度。
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还是玛雅文化的重要遗址,曾发现古代石雕和动物图案的磨石。保护区内的白色城市——布兰卡城,是最重要的玛雅文化考古遗址之一,属于考古遗迹之列的彼德拉斯平塔达斯岩石雕刻出现于普拉塔诺河流的河床上,据说这是前哥伦比亚时期的一种未知的文化形式。保护区内具有重要考古意义的遗址约有200余处。2000多位土著居民沿袭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此生存。
“易碎”原因:过度农垦现象缩减了圈地内的雨林面积。珍贵的木材被大量盗取。对野生动物的商业狩猎活动也不受限制地展开。外来物种的侵入也威胁并破坏着保留地内的综合生态系统缺乏管理。
3、巴格拉特大教堂及格拉特修道院(格鲁吉亚)
(网络图片)
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位于格鲁吉亚西部的库塔伊西,距首都第比利斯西北部约190千米。巴格拉特大教堂,建在乌克梅里奥尼山上,从这里可以俯视库塔伊西城。这座规模宏大的教堂,是巴格拉特三世在公元11世纪初建造的,由三个半圆形的宏大建筑组成。
中央的大圆盖顶,由4根独立的高柱和相互重叠的拱门支撑,纵深近50米。教堂内墙用马赛克装饰,外壁有精美的浮雕。浮雕上雕着漂亮的花朵和动物图形。
格拉特修道院是大卫四世时代建造的。1130年,在位于库塔伊西东北约12千米处的伊梅列吉亚的山丘上。举行了格拉特修道院及其附属王立学校的创立仪式。大卫四世虽然不能出席仪式,但在其遗言中命令将自己的遗体埋葬在这里。
圣玛利亚教堂也是大卫四世时代修建的。教堂是在大石块上按顺序用小石块搭砌而成的,中央部分的上部建有圆锥形的屋顶。墙壁用石块砌成,正面只有朴素的拱形修饰,内部十分宽敞。壁画上,以耀眼的金色为背景,描绘着被天使围绕着的基督及圣母玛利亚。
圣玛利亚教堂的东侧,是奥鲁基乌斯教堂,西侧是两层楼的圣尼科拉乌教堂,它们都是公元13世纪建造的。大卫四世的儿子德姆特利奥继承王位后,下令制作“查秋利的圣母”画像,使用了很多景泰蓝和宝石。这一杰作使格拉特修道院名扬海内外。
直到公元14世纪,格拉特修道院仍是国家教育中心,附属王立学校由一流的学者执教。这里的绘画非常有名,如用224幅绘画装饰的福音集。另外,格拉特修道院还以制作精美的金银手工艺品而闻名。
“易碎”原因:目前涉及这一遗产地的一项改建工程将会破坏其完整性,世界遗产大会强烈建议停止该工程。
4、阿钦安阿纳雨林(马达加斯加)
(网络图片)
阿钦安阿纳雨林由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6个国家公园组成。这片残余的雨林对维持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所需的生态过程极为重要,而此一生物多样性反映出该岛的地质历史。自从在6000万年前与大陆分离后,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动植物一直在封闭的环境中自我演化。阿钦安阿纳雨林内生活的动植物有 80%~90%为此地独有的物种,因此该雨林对保存和挽救这些稀有或濒危物种,尤其是其中的灵长类动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阿钦安阿纳雨林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马达加斯加前任及现任政府均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马国当局已于今年3月颁布法令禁止红木与黑檀木的砍伐和出口,但其继续为非法开采的木材颁发出口许可证的行为无疑使禁令成为一纸空文。
“易碎”原因:乱砍滥伐,致使生活在其中的狐猴等70多种濒危动物受到威胁。
5、卡苏比王陵(乌干达)
(网络图片)
卡苏比王陵是布干达国王的陵墓。乌干达王国是乌干达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国。卡苏比陵内安葬着布干达王朝最后几个国王的遗体,墓内还存着布干达君主们的个人用品——长矛、铜器、铁器、羚羊皮、乐器等,还有穆特萨一世、王后道迪、克瓦和儿子穆特萨二世的照片。作为末代国王的穆特萨二世是在贫穷和寂寞中于 1969年死于伦敦的。这座过去的王宫,屋顶由棕榈树叶编织而成,一根根粗粗的原木柱子纵横交错,支撑着整个皇陵,不用一个钉子,不用一条钢筋,交叉处全用柔韧的藤条捆扎,历经数十年,牢固如初。柱子全用当地的一种树皮包裹着,且每根柱子都代表着王国的一个家族。由于建筑用的棕榈叶经过严格挑选和特殊处理,这种茅草建筑能防水遮阳,能保持室内常年凉爽宜人,且草味清香,具有驱虫避邪之效。根据当地传统习俗,在建造这种住房期间,建筑师们必须远离女色,妇女更是不能接近建筑物一步,否则室内将常年漏雨。
“易碎”原因:2010年3月,卡苏比王陵失火,王陵内主建筑物在火灾中严重受损。此次失火的是最大的、也是埋葬布干达王国最后4任国王的茅草建筑,一直被布干达人视为圣地。失火受损的王陵将被重建。
6、大沼泽地国家公园(美国)
(网络图片)
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建于公元1974年,现在已经覆盖140万英亩。它位于佛罗里达州南部尖角位置,6英寸深、50英里宽的淡水河缓缓流过广袤的平原,因而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大沼泽地环境。辽阔的沼泽地、壮观的松树林和星罗棋布的红树林为无数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居之地。这里是美国本土上最大的亚热带野生动物保护地。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两次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易碎”原因:台风灾害和城市发展等因素,使公园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出现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7、科托尔自然、文化和历史保护区(前南斯拉夫)
(网络图片)
位于前南斯拉夫的科托尔(现属黑山)是一座港口城市,城内以12世纪的罗马式建筑圣特里芬教堂为主,拥有4座罗马天主教教堂、宫殿和广场等具有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的中世纪建筑。1979年由于地震,城市建筑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在当年召开的第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应当时的南斯拉夫政府的请求,将科托尔自然、文化和历史保护区(Natural and Culturo-Historical Region of Kotor)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生效以来,第一个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
“易碎”原因:地震
8、耶路撒冷古城和城墙
(网络图片)
耶路撒冷古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古城是不规则的四边形,现今的城墙是400年前土耳其苏丹苏莱曼时代重建的,最主要的城门有4个,即雅法门、大马士革门锡安门和狮子门,它们按罗盘针所指的四个方位建造,分别通向国内的四座主要城市。城内的街道至今大都保持其当年的罗马式布局。古城内现存主要的著名古迹还有,犹太教希律圣殿的西墙(即“哭墙”);圣岩清真寺和艾格萨清真寺;圣墓大教堂,又称复活教堂,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遇害并复活的地方建起的教堂;受难之路,又称多洛罗萨路,据说耶稣当年就是沿着这条路走向刑场的。
“易碎”原因:特殊的宗教地位,并处于长期冲突之中。但由于无序的城市发展、观光旅游又缺乏必要的维护,导致城市建筑老化。
9、巴米扬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阿富汗)
(网络图片)
阿富汗巴米扬山谷是拥有众多佛教洞窟和伊斯兰时期防御建筑的古遗址群,其见证了从公元1世纪至13世纪期间以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为特征的艺术和宗教发展。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佛教艺术的干达拉流派兼收并蓄了各种文化影响。
“易碎”原因:2001年3月受到武装冲突的威胁。
10、巴姆古城和文化景观(伊朗)
(网络图片)
伊朗东南部的古城巴姆地处伊朗高原东南边缘的沙漠环境中。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巴姆古城地处重要的贸易路线十字路口,以生产丝绸和棉制服装而闻名于世。巴姆城堡是使用本地的泥土技术修建中世纪要塞城镇的代表性范例。
“易碎”原因:2003年12月,巴姆古城遭遇大地震,突然降临的地质灾害造成具有2000年历史的砖泥结构城堡受到毁坏。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