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因一工区缺人手,科长让我到那里帮忙。因为明日停电,所以今天傍晚本工区的质检员回家看看。我就只好负责整理一天的帐目。平时我是不管这个事情的。
在开三联单计价入库的票据时,我习惯于把那张绿色的撕下来给工人,而我看他们这里却把蓝色的撕下来给工人(此三联单为三种颜色:白、蓝、绿,其中白色的是留作会计用的,余者是给工人和税务部门的)我习惯性的撕了两张,才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我想这也应该“入乡随俗”,当撕到下一个工人的单据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手还是往绿色单据上摸。我就克制自己,命令自己:“一定要撕蓝色的单据!”这样过了一会儿,才基本习惯撕蓝色单据。
当时我在想,这个“习惯”就是一种观念。当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不自觉的就用自己的做法来做,这样就根本没想到不同人做同样的事情也许会有不同的做法。这样在两个人一同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处理的不协调,而很多时候,在一起时需要一种步调一致的去做才协调。
这是从人的习惯性思维和做法方面来说。如果从地域文化角度来说,这也差异很大。
比如种地。我老家那里把种子种上之后,然后起垄为的是保墒抗旱。因为那里不是很旱,那样做基本就可以抗旱了。而这里气温比较高,旱情有些严重。人们在种地的时候把种子种在垄沟里。两面高。当地人说,这样抗旱,而且下点雨水就流到禾苗那里了。
还比如说话。我们老家那里说话,土语叫“唠嗑”,而这里把说话叫“打唠”;家乡那里把父亲的弟弟叫“老叔”,这里却叫“老收”(字是一个字,就是音是“收”的音)等等不一而足。刚开始来到这里特别不习惯。人们说话我也听不懂;当然我说话他们听着也费力。后来逐渐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以致后来老家大哥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人家跟我说,你口音怎么变了呢?我说:“这下可坏了,这里的人听我口音不象本地人,老家人也说我口音不象老家人。我成了哪里也不属于的人了!”
所以说,我觉得人要想跟别人合得来,就得学会“入乡随俗”,否则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观念做事,在人生的路上他一定会是真正的“孤家”或“寡人”一个!其实总是习惯于自己的习惯,那就会固步自封,没有认识到生命的多彩性。那样肯定会活得顾影自怜。所以要学会改变和突破自己的习惯和观念,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才能更好的适应于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点击与作者交流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