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信心缺乏症”困扰中国经济增长

作者:Michael Pettis  2012-06-13 12:0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中国目前正受到某种“信心缺乏症”的困扰,虽然我认为仍处于足够早期的阶段。但在过去几个月里,外界对中国的诸多看法无疑有了许多变化。就在三年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的分析人士如此之少,以至于我们当中很少会出现意见分歧的现象。然而,现在持怀疑态度的人变得多了起来,多到足以使我们在中国未来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

分歧的源头之一,是有关中国政府能否扭转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局面。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商业信心目前如此之低迷,以至于中国在年内提升经济增长步伐几乎不可能。他们指出中国贷款需求持续下滑,认为这证明中国政府无法仅仅通过放松银行系统的贷款限制来促使信贷增加。

时代无疑已经改变。曾几何时,由中国央行设定的极低利率几乎必然会激发出无限的贷款需求。毕竟,如果你获得资本所需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甚或是实际利率为负),并且你的风险得到担保,那么借钱来投资就几乎总是明智的,哪怕其回报微乎其微、转瞬即逝。

在那些日子里,中国政府只需设定各大银行信贷增长水平的上限,几乎就可以控制其经济增长的步伐(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各大银行在规避信贷限制方面别出心裁的能力大有长进)。借款人有无限的借贷需求,而各大银行则会把放贷规模直接加大到(有时甚至超过)上限水平,因为他们的盈利是得到保证的,而他们的风险则由社会来分担。

贷款需求将来自何方?

现在看来,预期中的投资回报率是如此之低,就连资金成本低廉以及信用风险由社会分担也不足以吸引那些享有特权的借款人进行借贷和投资。对于我们当中那些仍然不相信中国存在一个严重的投资问题的人来说,这个事实本身就应该引起担忧。最近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讨论中国经济,我认为值得一读,因为它非常巧妙地提出了看好中国前景的理由,但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把“过度投资”和“不当投资”区分开来而达到上述目标的,而我却认为这种区分无关紧要。问题在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相对于由投资创造的经济财富而言偿付债务的成本。而无论中国是过度投资还是不当投资,这个问题都存在。

那些对中国今年是否有能力恢复经济增速非常怀疑的人至少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理由。尽管如此,我还是不那么确定自己认同他们。我猜测,中国政府的手里还是有几张牌可打的。我认为,中国目前的贷款需求可能确实较低,但如果中国政府迫使各级地方政府(或允许他们,因为他们反正也都热衷于无节制地把从银行借贷来的资金用于投资)进行又一轮基础设施投资,虽然这对于中国最终进行经济再平衡而言颇为不利,但我认为这在短期内会导致经济出现又一轮井喷式的增长。当然,这个因素以及中国政府释放出的许多其他类似信号表明,经济增长放缓已经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可能打破中国在权力交接之前通常陷入的政治僵局。因此,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相当惊人的放缓很可能会在下个季度得以扭转,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接近8%上下。我希望是低于8%而不是高于8%,因为中国为创造经济增长而背负的债务越多,最终就越难以对经济进行调整,但今年是中国在政治上非常重要的一年,我认为中国任何一位决策者都不希望在哀声中走完这一年。

但是,我对中国是否有能力通过强行加大基建开支来增加贷款需求的看法无论正确与否,我们仍然有很多理由担心中国缺乏正常信贷的需求。

当然,这是有经验的经济学家总是担心的那类问题。不少公司在筹措现金方面都遇到困难,其中许多公司被迫进行债务违约,而债务总规模正不断攀升,即使最鲁莽的投资者都会三思。如果说,那些从来没有为获利担心过的借款人面对“无偿”信贷都无动于衷,那么他们对前景的看法必然是糟糕至极了。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